数学四的分解教案7篇

教案得好,能够让学生更专注于学习,提高整体学习效果,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记录学生的表现和进步,职场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数学四的分解教案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数学四的分解教案7篇

数学四的分解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在情境中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2、发展幼儿观察力、分析力,发现数组成的递增、递减及互相交换的规律。

3、在动手操作,感知10的分解组成,掌握10的9种分法。

【活动重点】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学习10的9种分法。

【活动难点】总结归纳10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规律。

【活动准备】

幼儿操作材料、课件、记录纸。

【活动过程】

一、通过游戏,复习学过的数的组成和分解。

1、师:我来问,你来答,9可以分成3和几?(幼儿边拍手边回答)

2、教师引导10、9、8、7、6、5、4、3、2、1根手指的伸法。

伸出双手,如图:双手平伸是10,弯下一根是9,弯下二根是8,弯下三根是7,弯下四根是6,弯下五根是5。也可以说,弯下一根手指是9和1,弯下二根手指是8和2,弯下三根手指是7和3,弯下四根手指是6和4,弯下五根手指是5和5。

二、通过故事情境,感知10的分解与组成。

师:在一座茂密的森林里,住着一位美丽的白雪公主,今天,白雪公主非常高兴,因为有小客人要到森林里作客,它们带来很多的宝贝,请幼儿每人取出10个宝贝,试着把它们分成两部分,看看有多少种分法?自己试着来记录一下……

三、通过课件,学习10的组成和分解。

1、师:数一数来了几位小矮人?10位小矮人要住进两座小房子里,该怎么住呢?

2、思考10的多种分法,帮助白雪公主做出不同的安排方法。

3、引导幼儿观察10的分解式,发现总结10以内数分解组成规律:除1以外,每个数分法的种类都比本身少1;把一个数分解成两个较小的数,所分成的两个数合起来就是原来的数,即整体大于部分;把一个数分成两部分,如果一部分增加1,另外一部分就减少个1,即递增递减规律;交换规律。

四、巩固练习。

10个小朋友一组,边唱找朋友的歌曲边做游戏,唱完后迅速分成两部分,说一说10分成了几个几?

五、活动延伸。

将各种操作材料投放到数学区供幼儿操作练习。

数学四的分解教案篇2

整式乘除与因式分解

一.回顾知识点

1、主要知识回顾:

幂的运算性质:

aman=am+n(m、n为正整数)

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amn(m、n为正整数)

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n为正整数)

积的乘方等于各因式乘方的积.

=am-n(a≠0,m、n都是正整数,且m>n)

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

零指数幂的概念:

a0=1(a≠0)

任何一个不等于零的数的零指数幂都等于l.

负指数幂的概念:

a-p=(a≠0,p是正整数)

任何一个不等于零的数的-p(p是正整数)指数幂,等于这个数的p指数幂的倒数.

也可表示为:(m≠0,n≠0,p为正整数)

单项式的乘法法则:

单项式相乘,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乘,作为积的因式;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单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法则: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用单项式和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相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多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法则: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与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相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单项式的除法法则:

单项式相除,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除,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法则: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这个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2、乘法公式:

①平方差公式:(a+b)(a-b)=a2-b2

文字语言叙述: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相乘,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

②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

(a-b)2=a2-2ab+b2

文字语言叙述:两个数的和(或差)的平方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这两个数的积的2倍.

3、因式分解:

因式分解的定义.

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乘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

掌握其定义应注意以下几点:

(1)分解对象是多项式,分解结果必须是积的形式,且积的因式必须是整式,这三个要素缺一不可;

(2)因式分解必须是恒等变形;

(3)因式分解必须分解到每个因式都不能分解为止.

弄清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内在的关系.

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是互逆变形,因式分解是把和差化为积的形式,而整式乘法是把积化为和差的形式.

二、熟练掌握因式分解的常用方法.

1、提公因式法

(1)掌握提公因式法的概念;

(2)提公因式法的关键是找出公因式,公因式的构成一般情况下有三部分:①系数一各项系数的最大公约数;②字母——各项含有的相同字母;③指数——相同字母的最低次数;

(3)提公因式法的步骤:第一步是找出公因式;第二步是提取公因式并确定另一因式.需注意的是,提取完公因式后,另一个因式的项数与原多项式的项数一致,这一点可用来检验是否漏项.

(4)注意点:①提取公因式后各因式应该是最简形式,即分解到“底”;②如果多项式的第一项的系数是负的,一般要提出“-”号,使括号内的第一项的系数是正的.

2、公式法

运用公式法分解因式的实质是把整式中的乘法公式反过来使用;

常用的公式:

①平方差公式:a2-b2=(a+b)(a-b)

②完全平方公式:a2+2ab+b2=(a+b)2

a2-2ab+b2=(a-b)2

数学四的分解教案篇3

设计背景

学习完《2—5以内各数分解与组成》,这天有位小朋友突然问我:“老师我知道了5的 分解与组成,可是我们马上就六岁了,你能告诉我们6的分解与组成吗?”,对于数的组成孩子们也已经有了一定经验。我尝试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然后记录结果,在教师的引导下寻找分解和组成的规律,让幼儿在玩中学,以达到活动目标与幼儿兴趣最优化的结合。最近我们学了《树的名片》、《树妈妈写信》两首诗歌,孩子们知道秋天到了,树妈妈告诉小动物们要做好过冬的准备,结合诗歌的内容,本次活动以尝试为小动物分房子,学习6的分解组成。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自主探索动手操作,感知6的分解组成,掌握6的5种分法。

2、在感知数的分解组成的基础上,掌握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互相交换的规律。

3、发展幼儿观察力、分析力,记录能力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4、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学习并记录6的5种分法。

2、难点:总结归纳6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规律。

活动准备

教具:大挂图一张(图上两座房子、图两边各有一个画有空格的6的分解式)、6只熊猫卡片、记号笔、记录纸。

学具:幼儿每人一张图(图上两座房子、图两边各有一个画有空格的6的分式)、

每人6只动物卡片、铅笔、橡皮、1—5数字卡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导入:

师:秋天来了,大树妈妈写信忙,写给这写给那,红叶黄叶都写光。

问:都有谁收到了树妈妈的信?(引导小朋友回答都有哪些小动物们收到了树妈妈的信)

问:树妈妈的信上写了些什么?(告诉小动物们要准备过冬)

师:小动物们收到了树妈妈的信,盖了许多新房子,准备在新房子里暖暖和和的度过冬天。

2、出示大挂图引出“6的分解组成”

师:熊猫家分到了两座房子,熊猫家一共有几只熊猫(和幼儿一同点数共六只)出示“6”的数字卡。

师:6只熊猫两座房子怎样分,熊猫们犯了愁,不知该怎样分,有几种分发。请小朋友们说一说

(二)、基本部分

1、请幼儿帮助自己的小动物来分房子。

(1)、幼儿观察自己的学具,说说自己分是什么小动物,点数小动物的数量(6只)

(2)、幼儿将6只小动物分在两座房子里,每分一次将分的结果记录下来

2、请幼儿分别到前面说一说自己分的结果。教师在记录纸上记录幼儿的分法。

3、教师归纳幼儿的分法,总结出“6”的5种分法。

4、观察幼儿无序的分法,引导学习有序进行“6”的分解组成

(1)、教师演示给6只熊猫分房子,一边分一边和幼儿点数两座房子里小动物的数量,并记录下分的结果,“6”可以分成1和5、2和4、3和 3、4和2、5和1。

(2)、幼儿观察“6”的分解式,初步掌握有序的进行“6”的分解组成,了解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互相交换的规律。

5、幼儿第二次为小动物分房子,尝试有序的进行“6”的分解组成,记录每次分的结果。

(三)、结束部分

游戏《找朋友》

幼儿每人挑选一个数字卡(1—5)戴上,伴随找朋友的音乐找到和自己的数字和在一起是“6”的幼儿做朋友。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的设计根据新《纲要》精神,要求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还要关注幼儿探索、操作、交流、问题解决和合作的能力。本学期我们大班幼儿已经学过了《2—5以内各数分解与组成》,对于数的组成孩子们也已经有了一定经验。我尝试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然后记录结果,在教师的引导下寻找分解和组成的规律,让幼儿在玩中学,以达到活动目标与幼儿兴趣最优化的结合。活动的设计思路来源最近我们学的《树的名片》、《树妈妈写信》两首诗歌,孩子们知道秋天到了,树妈妈忙着写着信,树妈妈告诉小动物们要做好过冬的准备,结合诗歌的内容,本次活动以尝试为小动物分房子,幼儿通过自主探索动手操作,感知6 的分解组成,掌握6的5种分法,在感知数的分解组成的基础上,掌握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互相交换的规律。

活动围绕着给小动物分房子进行,每个幼儿都分到6只小动物,小动物各不相同,有的是6只小狗、有的是6只小猫、还有的是6只犀牛、6只大象、6只狮子等。每个幼儿还一张画有两座房子的图。形象可爱的教具,再加上幼儿乐于帮助小动物分房子的喜悦心情,充分调动了幼儿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的积极性。在第一次给小动物分房子并记录的过程中,幼儿通过操作、探索,找出了“6”的五种分法,在展示幼儿分房记录时,有的孩子没有找出了“6”的五种分法,还有的分出的一组数字合起来不是“6”,这是孩子们第一次尝试记录,对没有掌握好的在下一个环节中我会多给予关注。接下来引导观察幼儿无序的分法,教师并演示给6只熊猫分房子,一边分一边和幼儿点数两座房子里小动物的数量,并记录下分的结果,“6”可以分成1和5、2和4、3和3、4和2、5和1,引导学习有序进行“6”的分解组成,幼儿观察“6”的分解式,初步掌握有序的进行“6”的分解组成,了解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互相交换的规律。幼儿在第二次为小动物分房子时,掌握了有序的进行“6”的分解组成,记录每次分房的结果。活动在游戏《找朋友》的欢快气氛中结束,幼儿通过探索、操作、交流、在玩中学,学中玩,达到活动目标与幼儿兴趣最优化的结合。

数学四的分解教案篇4

活动设计背景:

数的组成和分解是数概念教育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纲要》要求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还要关注幼儿探索、操作、交流、问题解决和合作的能力。本学期大班幼儿已经学过了《6—9以内各数分解与组成》,对于数的组成他们也已经有了一定经验。我尝试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然后记录结果,在教师的引导下寻找分解和组成的规律,让幼儿在玩中学,以达到活动目标与幼儿兴趣最优化的结合。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感知10的分解组成,掌握10的9种分法。

2、在感知数的分解组成的基础上,掌握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和互相交换的规律。

3、发展幼儿观察力、分析力,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学习并记录10的9种分法。

2、难点:总结归纳10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规律。

活动准备:

1、ppt课件、操作学具打印。

2、若干小矮人图片和小房子(课前已打印)。

3、数字卡片若干(课前已打印)。

活动过程:

(一)、问答形式复习以前学过的数的组成和分解。如:

师:我来问,你来答,9可以分成3和几?(幼儿边拍手边回答)

(二)、学习10 的组成和分解。

1、故事导入(ppt)。

教师:在一座茂密的森林里,住着一位美丽的白雪公主,今天,白雪公主非常高兴,因为有小客人要到森林里做客,你们看,他们来了。

提问:

(1)来了几位小矮人?

(2)10位小矮人要住进两座小房子里,该怎么住呢?引出课题《10的分解与组成》。

2、幼儿动手操作卡片,把10张小矮人卡片摆一摆,记一记来思考10的多种分法,帮助白雪公主做出不同的安排方法。

(1)把幼儿分成10组,每四人一组。

(2)每组请一名幼儿做记录,其余幼儿动手操作。

(3)教师根据幼儿操作情况总结10的9种分法:(ppt)

3、出示ppt,引导幼儿观察10的分解式,发现总结10以内数分解组成规律:除1以外,每个数分法的种类都比本身少1;把一个数分解成两个较小的数,所分成的两个数合起来就是原来的数,即整体大于部分;把一个数分成两部分,如果一部分增加1,另外一部分就减少个1,即递增递减规律;交换规律。

(三) 、巩固练习(操作学具)

1、卡片填数

2、找钥匙开锁 (开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请小朋友仔细看看钥匙和锁上的数字,哪两个数字合起来是10,就用线连起来)。

(四) 、游戏活动

1、“找朋友”。

游戏规则:请前面手里拿卡片的小朋友找座位上的小朋友做“好朋友”,要求两数和起来是10。

2、火车开了。

游戏规则:幼儿每人一张数字卡片,找和自己卡片上数字合起来是10的小朋友手拉手一起上火车,边唱《火车开了》歌曲边出活动室。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从幼儿已有知识出发,结合幼儿的生活实际和年龄特点,创设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让幼儿通过摆一摆、记一记、说一说等生动有趣的活动,自主尝试探索,学习并掌握了10的9种分法,幼儿能用较为清楚的语言表达分与合的过程,在此基础上,还发现和总结出10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规律。活动中,幼儿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又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不足的是在最后的游戏环节里,忙乱中忘了让幼儿自己去找“好朋友”;个别幼儿动手能力和参与意识较差,不愿与同伴交流,还需加强训练。

数学四的分解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参加数学活动的兴趣。

2.使幼儿通过观察,比较,了解数的组成的互补和互换关系,发展幼儿初步的推理能力。

3.知道6的各组分法。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水彩笔6支。

2.小石子,纸诺干。

活动过程

1.复习5的分解组成。

(1)探索数的组成的互换关系。

教师:“谁知道5可以分成几和几?在黑板上写出5的各组分法。如下图所示:

5555

∧∧?∧∧

1441?2332

教师:“5可以分成1和4,5可以分成4和1.这两组分法什么地方一样,什么地方不一样?”

教师:“5可以分成2和3,5可以分成3和2.这两组分法什么地方一样,什么地方不一样?”

(2)用互换的方法写出5以内各数的组成。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3、4、5各数的一种分法。请幼儿写出另一种。

2.学习6的分解组成。

(1)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6支漂亮的水彩笔。这6支水彩笔分给两个小朋友,可以怎么分?”“请小朋友每人拿6粒小石子试一试,然后做记录。”

幼儿操作探索6的各种分法,教师观察指导。提醒幼儿分完,做记录,找出6的各种分法。

3.讨论。

(1)教师:“你是怎么分的?怎么记录的?”“你找到了几种分法?”“6有几种分法?”

(2)游戏。

教师(出示两个神秘袋):“请一名小朋友来摸一摸,里面分别有几块糖?然后合起来看看,一共有几块糖?调换其中一个袋中糖果的数目,换别的小朋友来摸。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设计根据新《纲要》精神,要求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还要关注幼儿探索、操作、交流、问题解决和合作的能力。本学期我们大班幼儿已经学过了《2—5以内各数分解与组成》,对于数的组成孩子们也已经有了一定经验。我尝试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然后记录结果,在教师的引导下寻找分解和组成的规律,让幼儿在玩中学,以达到活动目标与幼儿兴趣最优化的结合。

数学四的分解教案篇6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感知8的分解组成,掌握8的7种分法。

2、在感知数的分解组成的基础上,掌握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和互相交换的规律。

3、发展幼儿观察力、分析力,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学习并记录8的7种分法。

难点:总结归纳8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规律。

三、活动准备

1、8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教学视频一个。

2、若干小矮人图片和小房子。

3、数字卡片若干。

四、活动过程

(一)、问答形式复习以前学过的数的组成和分解。如:

师:小朋友们,咱们之前学过7的分解组成,我们来复习一下好不好?我来问,你来答,7可以分成3和几?孩子:你来问,我来答,7可以分成3和4。(幼儿边拍手边回答)

(二)、学习8的组成和分解。

1、故事导入。教师:在一座茂密的森林里,住着一位美丽的白雪公主,今天,白雪公主非常高兴,因为有小客人要到森林里作客,你们看,他们来了。

提问:

?1〉来了几位小矮人?

?2〉8位小矮人要住进两座小房子里,该怎么住呢?引出课题《8的分解与组成》。

2、幼儿动手操作,把8张小矮人卡片摆一摆,记一记来思考8的多种分法,帮助白雪公主做出不同的安排方法。

?1〉把幼儿分成2组,每3人一组。

?2〉每组请一名幼儿做记录,其余幼儿动手操作。

?3〉教师根据幼儿操作情况总结8的7种分法:

8 8 8 8

∧ ∧ ∧ ∧

1 7 2 6 3 5 4

7 1 6 2 5 3 4

3、引导幼儿观察8的分解式,发现总结8以内数分解组成规律:把一个数分成两部分,如果一部分增加1,另外一部分就减少1,即递增递减规律。

8

1 7

2 6

3 5

4 4

5 3

6 2

7 1

(三)、巩固练习

1、卡片填数

8 8 8

∧ ∧ ∧ ………

5()7()5()

3、8以内数的分解与组成教学视频。

(四)活动延伸

1、火车开了。游戏规则:幼儿每人一张数字卡片,找和自己卡片上数字合起来是8的小朋友手拉手一起上火车,边唱《火车开了》歌曲边出活动室。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从幼儿已有知识出发,结合幼儿的生活实际和年龄特点,创设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让幼儿通过摆一摆、记一记、说一说等生动有趣的活动,自主尝试探索,学习并掌握了8的7种分法,幼儿能用较为清楚的语言表达分与合的过程,在此基础上,还发现和总结8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规律。活动中,幼儿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又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不足的是在最后的游戏环节里,忙乱中忘了让幼儿自己去找“好朋友”;个别幼儿动手能力和参与意识较差,不愿与同伴交流,还需加强训练。

数学四的分解教案篇7

活动设计背景

1. 在操作中探究7的分解组成,理解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

2. 发展分析、推理、归纳和迁移能力。

3. 喜欢并愿意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目标

1. 在操作中探究7的分解组成,理解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

2. 发展分析、推理、归纳和迁移能力。

3. 喜欢并愿意参加数学活动。

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在操作中探究7的分解组成并记录。

2. 难点:在理解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递增递减的规律)。

活动准备

洞洞板学具 白色若干 铅笔若干

活动过程

1.听音乐取学具

2.游戏“敲鼓”

3.通过故事学习7分解组成,并理解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

(1) 以《苹果熟了》的故事形式,学习7的分解组成。

出示7个绿棋子。

故事:在吉林省梅河口市有一所第二幼儿园,幼儿园的院子里面有一棵苹果树,秋天到了树上结了7个苹果,第一天。1个苹果成熟了,变成红的。

老师将一个绿棋子变成红色棋子,并出示记录表。

提问7分成了1和几?1和6和起来是几?

请幼儿用“照相机”把第一天苹果成熟的情况拍下来。

第2天,又1个苹果长成熟了,变成红的…………(方法同上)

(2) 引导幼儿进一步理解“分出来的两个部分数中一个数增加1,另一个就少1,总数不变”的互补关系。

教师演示比较第1天和第2天红苹果的数量.

提问:第1天,树上有几个红苹果、几个青苹果,第2天,几红、几青?红变的(多一个)青呢?(少了一个)

为什么红变多一个,青就变的少一个呢?(因为树上总共只有7个苹果,红变多了、青就变少了)

(3) 通过故事摆出7的不同分法。

请幼儿边叙述故事边摆棋子,摆完说出一种分合式,在摆下一种。

(4) 引导幼儿进一步的理解部分数之间(逐一递增、逐一递减的互补关系)

游戏“猜拳”

4.收学具并检查学具

5.听音乐送学具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养宠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iyuanhbkj.cn/show/36423.html



上一篇:梦幼儿教案最新5篇

下一篇:防震教案中班教案7篇

相关推荐

养宠网是有温度的多方面为宠物爱好者提供众多场景式经验知识,帮助宠友们建立适合自己与宠物新的开心的养成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