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必备]

  •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推荐度:
  •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推荐度:
  •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必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必备]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会用正、反比例的方法解决问题,并掌握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思路和一般步骤。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知识迁移,在复习用正比例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探究用反比例解决问题的方法。

  2.借助对比练习,总结用正、反比例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策略多样化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应用数学的能力。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脑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归一、归总应用题。

  教学难点:掌握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一般步骤,准确判断题中数量之间存在的比例关系,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列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组学习记录卡。

  教学方法:

  尝试教学法、引导发现法等。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建立表象。(课件出示)

  1.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

  (1)一辆汽车行驶速度一定,所行路程和时间。

  (2)书的总本数一定,每包的本数和包装的包数。

  (3)圆柱的体积一定,圆柱的底面积和高。

  (4)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

  2.下面各题中各有哪三种量?那种量一定?哪两种量是变化的?变化的规律怎样?它们成什么比例?你能列出等式吗?

  (1)一列火车从甲地到乙地,2小时行驶6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8小时可行240千米。

  (2)读一本书,每天读20页,6天可以读完,如果每天读5页,需要x天读完。

  [设计意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正、反比例的应用,因此通过本环节的教学,使学生加深对正、反比例的意义理解,能正确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

  二、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一)回顾旧知,激发兴趣

  1.出示例5情景图,说一说图意,了解数学事例。

  2.让学生自己解答,然后交流解答方法。

  [设计意图]用以往学过的方法解决问题,有助于从旧知跳跃到新知的学习,同时有利于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检验,帮助学生在后面的学习中构建知识结构。

  引导过渡:这个问题除了用算术方法解答外,还可以用比例的知识来解答,下面我们继续探究怎样用比例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法,感知策略

  1.梳理两种相关联的量。

  师:用比例解决问题,必须知道题中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你们能说一说题中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吗?(板书:相关联的两种量:水费、用水吨数)

  2.因为( )一定,所以( )和( )成( )比例。也就是说,( )和( )的比值相等。

  5.根据这样的关系,你能列出比例吗?

  6.请解比例。

  小组合作探究用比例解题的方法。

  找出题中两种相关联的量,以及对应的数据,完成探究活动。

  设计意图]教师提出小组合作学习的要求,明确学习的目标和任务、组织学生如何开展学习,是小组合作学习必不可少的部分。探究的问题既突出了学习的重点,又把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清晰地呈现出来,有利于学生建构用比例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形成策略,展示成果

  我们知道(每吨水的价钱)一定,所以(水费)和(用水量)成正比例。也就是说,两家的(水费)和(用水量)的(比值)相等。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x元。列出比例是:(或28:8=x:10),比例的解是x=35。(板书解法)

  [设计意图]注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先让学生自己解答,再组织、引导学生合作、交流自己发现方法。在交流中,让学生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探究能力。使学生增强学习的自信。

  (四)检验反思,提炼策略

  师:这个问题我们用比例的知识解决了,你有什么方法检验自己的解答是正确的呢?

  启发学生自主选择检验方法。如:将结果代入原题、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用算术方法或一般方程方法解答来检验等。

  师:反思刚才的学习过程,我们一起来归纳用比例解决问题的“五步曲”:

  一找(梳理相关联的两种量)、二判(判断相关联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三列(设未知x,根据判断列出比例)、四解(解比例)、五检(用自己熟练的方法来检验)。

  [设计意图]“检验反思”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提高解决问题的正确率。归纳解题的策略,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即时练习,巩固提高

  同学们不仅用我们过去的方法解决了李奶奶的问题,还发现用比例的方法也能解决李奶奶的问题,同学们真能干!接下来请你们解决一下王大爷的问题吧!

  出示“王大爷家上个月的水费是42元,他们家上个月用了多少吨水?”让学生进行变式联系。

  (学生独立应用比例的知识来解答,指名板演并交流订正,比较两题的异同点,使学生明确例5的条件和问题改变后,题目中水费和用水的吨数的正比例关系没变,只是未知量变了)

  三.应用策略,拓展新知

  1.例6:一个办公楼原来平均每天照明用电100千瓦时。改用节能灯以后,平均每天只用电25千瓦时。原来5天的用电量现在可以用多少天?这个问题同学们一定会解决!

  (1)自主解决问题。

  (2)交流汇报解决过程。

  (3)师:通过这个问题的解决,我们又了解到了用反比例意义也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用反比例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独立解决做一做的问题。

  师:说一说题中的数量关系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

  [设计意图]再次让学生感受用比例的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丰富解决问题的思路。

  四、归纳总结,揭示主题

  应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你是怎样想怎样做的?

  强调:用比例解答应用题的关键是正确找出题中的两种相关联的量,判断它们成哪种比例关系,然后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列出方程。

  [设计意图]通过例题的讲解,学生总结用比例解答应用题关键和解题步骤。

  五、巩固练习,考考自己(课件出示)

  1.独立去思考,列式不计算。

  (1)食堂买3桶油用780元,照这样计算,买8桶油要用多少元?

  (2)同学们做广播操,每行站20人,正好站18行,如果每行站24人,可以站多少行?

  2.仔细去分析,巧妙来选择。

  (1)李师傅5小时做80个零件,照这样计算,16小时可以做多少个零件?这题( ) A.用正比例解B.用反比例解C.不能用比例解

  (2)装订一批书,计划每天装订1800本,40天完成,实际每天装订20xx本,实际几天可以完成?解答时设实际X天可以完成。正确的列式是( )

  A.1800X=20xx×40 B.20xxX=1800×40 3.争做小法官,认真来判断。

  (1)某食堂12天烧煤15吨,照这样计算,100吨煤可以烧多少天?

  解答时设100吨可以烧X天。列式为12:15=100:X ( )

  (2)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驶70千米,5小时到达。如果要4小时到达,每小时需要行驶多少千米?这是一道正比例应用题。( )

  4.用边长为15cm的方砖给教室铺地,需要20xx块。如果改用边长为25cm的方砖铺地,需要多少块?(用比例解答)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循序渐进,围绕所学基础知识设计变式题,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水平,使学生不仅会做,而且会想。练习形式多样,从而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使他们从不同的途径和角度去加深理解和巩固知识。

  六、盘点收获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能说给大家听听吗?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什么?解题的步骤是什么?(学生自己用语言叙述)

  七、作业布置:教科书P63、64练习十一第3、8题。

  【板书设计】

  用比例解决问题

  用比例解决问题的“五个步骤”:例5解: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χ元。

  一找(梳理相关联的两种量) 28:8=χ:10

  二判(判断相关联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 8χ=28×10

  三列(设未知x,根据判断列出比例) χ=280÷8

  四解(解比例) χ=35

  五检(用自己熟练的方法来检验)答: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35元。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谈话揭题

  上节课,我们从意义、读法、写法、大小比较、改写以及省略尾数保留近似数等几个方面复习了整数的相关知识,这节课我们按类似的思路来复习小数的相关知识。(板书课题:小数的认识)

  ⊙回顾与整理

  1.小数的意义。

  过渡: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不能用整数表示物体个数的时候,例如:我吃了半个苹果,做一件上衣要用一米半的布料……提问:半个、一米半怎样来表示呢?谁来说说小数的意义?

  预设

  生1:半个可以用0.5来表示,一米半可以用1.5来表示。

  生2:把整数“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几份是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可以用小数来表示。

  2.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师:小数的数位顺序表是怎样的?谁能把整数、小数的数位顺序表补充完整?

  (课件出示数位顺序表,小数部分留白。指名回答,师填充)

  3.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1)师:怎样读小数?怎样写小数?

  预设

  生1:读小数的时候,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读,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按从左到右的顺序顺次读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生2:写小数的时候,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写,小数点写在个位的右下角,小数部分顺次写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2)写小数时需要注意什么?

  (空位用“0”补足)

  4.小数的分类。

  (1)谁知道根据小数部分的位数是否有限,小数可以分成哪几类?

  预设

  生:根据小数部分的位数是否有限,小数可以分成“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两类。

  (2)谁能举例说明什么是有限小数?什么是无限小数?

  预设

  生1: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例如:21.7,35.3,0.13都是有限小数。

  生2: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例如:8.33…,3.1415926…都是无限小数。

  (3)无限小数还可以再细分吗?如果细分,那么可以分成哪几类?

  预设

  生:无限小数可以分为无限不循环小数和循环小数。

  (4)关于无限不循环小数和循环小数,你都了解哪些知识?

  预设

  生1:一个数的小数部分,数字排列没有规律且位数无限,这样的小数叫做无限不循环小数。例如:π

  生2: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例如:2.555… 0.0333… 17.109109…

  生3: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叫做这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

  例如:3.99…的循环节是“9”,0.5454…的循环节是“54”。

  5.小数的性质。

  (1)师:谁能说说小数有怎样的性质?

  预设

  生: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2)理解小数的性质时,应该注意什么?

  (提示:要注意是“小数的末尾”,而不是“小数点的后面”)

  6.小数点位置的变化。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

  一、教学目标

  1、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

  2、会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3、发展空间观念,初步体会到数形结合的思想。

  4、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使学生经历确定位置的全过程,从而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1、教法

  情境教学法,创设找图书管理员的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感知确定位置的方法。

  2、学法

  积极参与法,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理解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并积极参与动手操作活动,提高看图能力。

  四、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生谈话。

  1)学校让我们班推荐一位同学到学校图书室做图书管理员,老师已经选好了,那么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位同学是谁吗?

  2)这位同学在班级中的位置是第三组的。你们知道这位同学是谁吗?他可能是哪几位同学?如果要找到这位同学,还要知道什么条件?

  3)这位同学的座位是在第3排,大家知道这位同学是谁吗?

  2、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确定位置的方法。

  1)板书课题:用数对确定位置

  2)设计意图:通过谈话中引入数学问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为学习新知奠定了基础。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例题1教学图。

  让学生观察图,说说张亮同学坐在第几列?第几行。

  (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

  (2)张亮同学坐在第2列,第3行。用数对来表示(2,3)。

  (3)让学生用数对表示王艳和赵强的位置。

  王艳(3,4)赵强(4,3)

  (4)小结。

  确定一个同学在教室的位置,要考虑两个要素:第几列和第几行。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第几列第几行的判断方法,经历应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解决问题的过程

  2、完成第3页的“做一做”。

  课件出示电影院和电影票的图片。出示题目:举出生活中确定位置的例子,并说一说确定位置的方法。

  (电影院用电影票来确定位置,电影票一般都写着“几排几号”,“排”表示行,“号”表示列。比如“3排7号”用数对表示是(7,3)。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情景出发,选择学生感举的事物,提出相关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教学例2。

  (1)认识方格图。

  出示动物园示意图。

  指导学生观察图。

  这幅动物园示意图与以前见过的示意图有以下几点不同:一是动物园的各场馆都画成一个点,只反映各场馆的位置,不反映其他内容;二是表示各场馆位置的那些点都分散在方格纸竖线和横线的交点上;三是方格纸的竖线从左到右依次标注了0,1,2,…,6;横线从下往上依次标注了0,1,2,…,6,其中的“0”既是列的起始,也是行的`起始。

  (2)用数对表示图中各场馆的位置。

  提问1:我用了数对(3,0)来表示大门的位置,你们知道我是怎样想的吗?

  大门在示意图中处于“竖线3,横线0”的位置上,所以可以用数对(3,0)来表示

  你们能用数对表示其他场馆所在的位置吗?

  熊猫馆(3,5)大象馆(1,4)猴山(2,2)海洋馆(6,4)

  (3)根据数对标位置

  在图上标出下面场馆的位置:飞禽馆(1,1)、猩猩馆(0,3)、狮虎山(4,3)。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事例认识和理解位置与坐标中数值的对应关系,让学生不但会用数对描述现实生活中的位置,还会描述坐标图上的物体的位置。

  三、巩固运用

  1、小游戏:看谁反应最快。

  老师说出一组数对,相应的同学要在3秒内起立。

  2、做一做。(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如何用数对来确定位置,用数对确定位置时,数对中的前一个数表示第几列,后一个数是表示第几行。

  五、板书设计

  1、用数对确定位置

  2、竖排叫做列从左往右

  3、横排叫做行从前到后

  4、张亮坐在第2列第3行(2,3)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受到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2、使学生学会并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解答方法,掌握“比例分配”问题的特征,能熟练地计算。

  教学重点和难点

  把比转化成分数。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2、甲数与乙数的比是4∶5。

  ①甲数是乙数的几分之几?

  ②乙数是甲数的几分之几?

  ③甲数是甲、乙总数的几分之几?

  ④乙数是甲、乙总数的几分之几?

  3、出示投影图:

  师:看到此图你能想到什么?

  学生说,老师写在胶片上:

  ①女生与男生的比是3∶2。

  ②男生与女生的比是2∶3。

  4、某生产队运来60吨化肥,平均分给5个小队。每个小队分到多少吨?

  60÷5=12(吨)

  这种解答的方法,在算术上叫什么方法?

  刚才我们解题的方法叫平均分配的方法,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应用很广泛,而且这种方法你们早已比较熟悉,也经常用它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但有些事情,用这种方法就行不通了。

  如:你们单元住着18家,每月交的水电费能平均分配吗?

  又如:国家搞绿化建设,能把绿化任务平均分配给各单位吗?

  比如生产队的土地,也要根据国家计划,合理安排种植,不能想种什么就种什么,所有这些,都需要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这样的分配方法叫“按比例分配”。(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出示例题。

  例1第四生产队计划把400公顷地按照3∶2的比例播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各种多少公顷?

  学生读题,分析题中的条件与问题,教师把条件与问题简写出来:

  然后再让学生带着三个问题去思考。

  (1)两种作物一共几份?怎样求?

  (3)400公顷是总数,要求的两种作物各种多少公顷?怎样计算?

  分析:

  ①用一个长方形表示全部土地。(画图)

  ②根据粮、经之比是3∶2,你知道什么意思?(粮3份,经2份。)

  师边说边把长方形平均分成5份,其中3份标粮,其中2份标经。

  观察:①从图上看,把全部土地平均分成几份?你怎么算出来的?

  (板书)总份数:3+2=5

  3∶2,实质都表示倍数关系。现在这道题能够解决了。

  粮食作物多少公顷?怎么算?

  经济作物多少公顷?怎么算?

  验算:

  ①求总数240+160=400

  ②求比240∶160=3∶2

  答:粮食作物240公顷,经济作物160公顷。

  (附图)

  这道题就是“按比例分配”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首先

  多少。

  师归纳:问题通过分析得到解决,又经过验算证明方法正确,从这道题可以悟出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规律为:

  已知两个数的和与两个数的比,把两个数的比转化成各占几分之几,然后按“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的方法解答。

  2、试一试。

  抓住主要矛盾练习,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把45棵树苗分给两个中队,使两个中队分得的树苗的比是4∶5,每个中队各得几棵树苗?

  总份数是几?怎么算?一中队占几分之几?二中队占几分之几?

  ①总份数4+5=9

  验算:①总棵树20+25=45(棵)

  ②比20∶25=4∶5

  答:一中队得20棵,二中队得25棵。

  (三)巩固反馈

  1、某工厂有职工1800人,男女职工人数比是5∶4,求男女职工各多少人?

  2、沙子灰是灰和沙子混合而成的,它们的比是7∶3。要用280吨沙子灰,则灰和沙子各需多少吨?

  3、图书馆买来160本儿童故事书,按1∶2∶3分给低、中、高年级同学阅读。低、中、高年级各分到多少本?

  以上三题只列出主要算式即可。

  4、学校把560棵的植树任务,按照五年级三个班人数分配给各班。一班47人,二班45人,三班48人。三个班级各植树多少棵?

  分析条件、问题以后让学生讨论:

  ①三个班植树的`总棵树是几?

  ②题目要求按什么比?人数比是几比几?

  ③三个数的和及三个数的比知道后,根据“按比例分配”的规律,怎样计算这道题?

  试着让学生在本上做,老师巡视,然后把方法集中到黑板上。(找白话文用不同方法计算的学生板演。)

  5、有一块试验田,周长200米,长与宽的比是3∶2。这块试验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这道题给了长与宽的比是3∶2,指的是一个长与一个宽的比,而周长包括2个长和2个宽,因此先求出一个长宽的和,即200÷2,然后把100按3∶2去分配。)

  6、看图编一道按比例分配题解答。

  7、水是由氢和氧按1∶8的重量比化合而成的。5.4千克的水中含氢、氧各多少千克?(看谁用的方法多。)

  方法1

  8+1=9

  方法2

  5.4÷9=0.6(千克)

  0.6×1=0.6(千克)

  0.6×8=4.8(千克)

  方法3

  方法4

  5.4÷(8+1)=0.6(千克)

  0.6×8=4.8(千克)

  方法5

  解:设氢为x千克。

  5.4-x=8x

  5.4=9x

  x=0.6

  5.4-x

  =5.4-0.6

  =4.8

  方法6

  解:设氧为x千克。

  x=(5.4-x)×8

  x=43.2-8x

  9x=43.2

  x=4.8

  5.4-x

  =5.4-4.8

  =0.6

  以上方法4,5,6要写全过程。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

  【教学实录】

  一、汇报交流,梳理知识

  师:课前,老师要求同学们把有关立体形体的知识整理成表格或图。现在,请小组讨论推荐一张表格或图,拿上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各小组纷纷在实物投影仪上出示自己组整理的表格并向同学介绍。有出现下列图表等情况。

  二、贴进生活,模拟应用

  1、购买鱼缸的数学问题

  师:昨天,老师想去买一个鱼缸,发现有以下几种型号。

  尺寸

  型号

  长(分米)

  宽(分米)

  高(分米)

  1号鱼缸

  6

  6

  6

  2号鱼缸

  9

  6

  4.2

  3号鱼缸

  5

  5

  7.75

  师: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当时老师看到的三种鱼缸的形状大致是怎样的?

  生:1号鱼缸看起来像一个正方体……

  (众生抢着补充:没有上底面。)

  生:2号鱼缸像一个扁扁的长方体,没有上底面。

  生:3号鱼缸是一个高高的长方体,有点像柱子,也没有上底面。

  (众生抢着补充:它的底面是一个正方形。)

  师::这样吧,每个小组选画一个鱼缸,然后展示给其他小组看看。

  师:工人叔叔在做鱼缸时该如何割玻璃,各种方案需怎样的玻璃?选择一种鱼缸,想一想。

  生1:我选1号鱼缸,它只要割5块边长是6分米的正方形玻璃就可以。

  生2:2号鱼缸需要的玻璃是:一块长9分米宽6分米的长方形玻璃,二块长9分米宽4.2分米的长方形玻璃和二块长6分米宽4.2分米的长方形玻璃。

  生3:3号鱼缸要二种形状的玻璃:一块边长是5分米的正方形玻璃和4块长7.75分米宽5分米的长方形玻璃。

  师:观察三个鱼缸,你想知道什么?

  生:哪个体积最大?

  师:鱼缸装水量是它的容积,如果不计玻璃的厚度,它的体积就是容积。

  生:哪个鱼缸用料最少?

  师:那就来计算一下它们的容积和用料面积吧,小组合作、分工计算。

  反馈如下:

  用料面积(平方分米)鱼缸容积(立方分米)

  1号鱼缸:6×6×5=180 6×6×6=216

  2号鱼缸:9×6+(9×4.2+6×4.2)×2=180 9×6×4.2=226.8

  3号鱼缸:5×5+5×7.75×4=180 5×5×7.75=193.75

  师:观察上面的数据,你有什么想法或问题?

  生问:老师,以前学习的表面积相等时,正方体的体积大。而这里为什么不是这样?哪里不对?

  生答:以前学习的表面积相等是在所有面都计算的,今天计算的鱼缸只需计算5个面就不一样了。

  师:你认为老师应购买几号鱼缸?

  生1:我认为选2号鱼缸好,因为它底面比较大适合鱼游玩。

  生2:我觉得你选3号比较好,因为它占地面积小。

  生3:3号好,因为3号鱼缸比较深,适合习性不同的各种鱼,深水与浅水可养不同的鱼。

  生4:1号好,因为它方方正正,既宽阔又比较深,鱼比较容易找到喜欢的深浅之处,那里又相对较宽大。

  生5:我劝你不要买3号鱼缸,因为它比较窄小,鱼不好向前游。

  生3(迫不及待地说):鱼可以绕着游。

  师:大家能独立思考,敢于提出不同的意见都很好,购买时还要考虑房子大小等因素。

  2、沙坑用沙中的数学问题

  学校在操场边的空地上挖了一个长6米、宽3米、深0.4米的坑,准备装上沙作为沙坑使用。它的旁边有一堆圆锥形的沙,底面周长是12.56米,高1.5米。这堆沙够用吗?(∏的值取3.14)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后汇报)

  生1:这堆沙不够用。因为沙坑的体积是6×3×0.4=7.2(立方米),而这堆沙的半径只有12.56÷3.14÷2=2(米),沙的体积是×3.14×2×2×1.5≈6.28(立方米)。沙不够用。

  生2:我有不同意见,我认为这堆沙够用了。因为已经有6.28立方米沙,而沙坑装满沙也仅需7.2立方米,不用装满就可以了。

  生1:不装满一些会不安全。

  生2:不对,6.28÷(6×3)≈0.35,可见,用6.28立方米沙来装这个沙坑可以装0.35米深了,应该是安全的。而且,在使用中,沙不容易溢到操场上去。

  生1:我接受你的意见。

  三、综合实践,升华知识

  师:我们通过刚才的几个题目复习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锥的体积计算,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问题。老师这儿有一个铅球,怎样求出这个铅球的体积呢?

  (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生1:我们可以先在鱼缸里放一部分水,不能太多,量出水的高度;再将铅球放进水中,再量出水的`高度,上升的水的体积就是铅球的体积。

  生2:我们组的方法与他们不同,我们决定用一个大口杯,装满水,再将铅球放进水中,收集溢出的水,用量筒一量就知道铅球的体积。

  生3:如果鱼缸很大,这个铅球又这么小,放到水里水面上升很少,会很难测量,就不容易求出铅球的体积了。

  生1:对,我们会选择一个大小适宜的鱼缸,或者玻璃口杯也行,用圆柱的体积公式计算。

  生4:我们组讨论的结果是设法找到球的体积计算公式,用公式计算。

  师:你们的想法都很棒,下面就请同学用自己的方法动手实践,求出这个铅球的体积。老师这里为同学准备了一些工具,可以来借用。

  (用公式计算球的体积的那组同学用的是由老师提供的球体积公式:老师建议他们课后通过查找资料进一步搞清球体积公式的获得过程。)

  (学生实践后反馈,老师说明测量中有误差,数据略有不同是正常的。)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

  教学过程

  1、出示主题图。教材第2页主题图。

  2、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说出图中内容。(教师:观察上图,你能发现什么?0℃代表什么意思?-2℃和2℃各代表什么意思?)

  引出课题并板书:负数的初步认识

  1、教学例1 。

  (1)教师板书关键数据:0℃ 。

  (2)教师讲解0℃的意思: 0℃表示淡水开始结冰的温度。

  比0℃低的温度叫零下温度,通常在数字前加“-”(负号):如-2℃表示零下2摄氏度,读作:负三摄氏度。

  比0℃高的温度叫零上温度,在数字前加“+”(正号),一般情况下可省略不写:如+2℃表示零上2摄氏度,读作:正三摄氏度,也可以写成2℃,读作:三摄氏度。

  (2)我们来看一下课本上的图,你知道北京的气温吗?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都是多少呢?随机点同学回答。

  (4)了解了北京的气温,下面我想请同学告诉我哈尔滨的气温,它与上海气温比较又怎样呢?用手势告诉大家好吗?

  2、学生讨论合作,交流反馈。

  (1)请同学们把图上其它各地的温度都写出来,并读一读。

  (2)教师展示学生不同的表示方法。

  (2)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用“+”和“-”就能准确地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

  2、教学例2。

  (1)教师出示存折明细示意图。(教材第2页的主题图)教师:同学们能说说“支出(-)或(+)”这一栏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吗?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然后指名汇报。

  (2)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像20xx,500这样的数表示的是存入的钱数;而前面有“-”号的数,像-500,-122这样的数表示的是支出的钱数。

  (2)教师:上述数据中500和-500意义相同吗?

  (500和-500意义相反,一个是存入,一个是支出)。

  你能用刚才的'方法快速而又准确地表示出向东走100m和向西走200m、前进20步和后退25步吗?说说你是怎么表示的?

  师把学生的表示结果一一板书在黑板上。

  4、归纳正数和负数。

  (1)你能把黑板上板书的这些数进行分类吗?小组讨论交流。

  (2)教师展示分类的结果,适时讲解。

  像+8,+4,+20xx,+500,+100,+20这样的数,我们把它们叫做正数,前面的+号也可以省略不写。

  像-8,-4,-500,-20这样的数,我们把它叫做负数。

  (2)那么0应该归为哪一类呢?

  组织学生讨论,相互发表意见。

  (4)归纳: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

  (5)你在什么地方见过负数?

  鼓励学生注意联系实际举出更多的例子。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7

  第一课时

  负数

  教学内容:

  教材2-4页例题及做一做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的作用,感受运用负数的需要和方便。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法和写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正数和负数以及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

  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具准备:

  温度计、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感受生活中的相反现象)

  1、游戏:我们来玩个游戏轻松一下,游戏叫做《我反 我反 我反反反》。游戏规则:老师说一句话,请你说出与它相反意思的话。

  ①向上看(向下看)

  ②向前走200米(向后走200米)

  ③电梯上升15层(下降15层)。

  2、下面我们来难度大些的,看谁反应最快。

  ①我在银行存入了500元(取出了500元)。

  ②知识竞赛中,五(1)班得了20分(扣了20分)。

  ③10月份,学校小卖部赚了500元。(亏了500元)。④零上10摄氏度(零下10摄氏度)。

  3、谈话:老师的`一位朋友喜欢旅游, 11月下旬,他又打算去几个旅游城市走一走。我呢,特意帮他留意了一下这几个地方在未来某天的最低气温,以便做好出门前衣物的准备。下面就请大家一起和我走进天气预报。(天气预报片头)

  例1

  1、认识温度计,理解用正负数来表示零上和零下的温度。

  看教材:首先来看一下南京的气温。

  这里有个温度计。我们先来认识温度计,请大家仔细观察:这样的一小格表示多少摄氏度呢?5小格呢?10小格呢?

  现在你能看出南京是多少摄氏度吗? (是0℃。)你是怎么知道的?(那里有个0,表示0摄氏度)。

  上海的气温:上海的最低气温是多少摄氏度呢?(在温度计上拨一拨)拨的时候是怎样想的呢?(在零刻度线以上四格)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8

  教学目标

  1.了解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正数的算术平方根,并了解算术平方根的非负性;

  2、了解开方与乘方互为逆运算,会用平方运算求某些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

  3、通过对实际生活中问题的解决,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是紧密联系着的,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动手能力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概念正确求出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

  知识重点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设计理念

  情境导入同学们,20xx年10月15日,这是我们每个中国人值得骄傲的日子.因为这一天,“神舟”五号飞船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多媒体同时出示“神舟”五号飞船升空时的画面).那么,你们知道宇宙飞船离开地球进人轨道正常运行的速度是在什么范围吗?这时它的速度要大于第一宇宙速度(米/秒)而小于第二宇宙速度:(米/秒).、的大小满足。怎样求、呢?这就要用到平方根的概念,也就是本章的主要学习内容.

  这节课我们先学习有关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请看下面的问题.“神舟”五号成功发射和安全着陆,标志着我国在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征程上又迈出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一步,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荣耀.此内容有感染力,使学生对

  本章知识的应用价值有一个感性认识,同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的兴趣.这里的计算实际上是已知

  幂和乘方的指数求底数的问题,是乘方的逆运算,学生以前没有见过,由此引出了本章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以及研究这些内容的大体思路.

  提出问题

  感知新知多媒体展示教科书第160页的问题(问题略),然后提出问题:

  你是怎样算出画框的边长等于5dm的呢?(学生思考并交流解法)

  这个问题相当于在等式扩=25中求出正数x的值.

  练习:教科书第160页的填表.练习:教科书第160页的填表.这个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

  就是已知正方形的面积求正方形的边长,这与学生以前学过的

  已知正方形的边长求它的面积的过程互逆,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初步体会这种互逆的过程,为后面的学习做准备。

  归纳新知上面的问题,可以归纳为“已知一个正数的平方,求这个正数”的问题.实际上是乘方运算中,已知一个数的指数和它的幂求这个数.

  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即=a,那么这个正数x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a的算术平方根记为,读作“根号a”,a叫做被开方数.规定:0的算术平方根是0.

  也就是,在等式=a (x≥0)中,规定x = 。

  思考:这里的数a应该是怎样的数呢?

  试一试:你能根据等式:=144说出144的算术平方根是多少吗?并用等式表示出来.

  想一想:下列式子表示什么意思?你能求出它们的值吗?

  建议:求值时,要按照算术平方根的意义,写出应该满足的关系式,然后按照算术平方根的记法写出对应的`值.例如表示25的算术平方根,因为……也可以写成,读作“二次根号a”。

  算术平方根的概念比较抽象,原因之一是学生对石这个新

  的符号的理解要有一个过程.通过此问题,使学生对符号“而”表示的具体含义有更具体、更深刻的认识.

  应用新知例.(课本第160页的例1)求下列各数的算术平方根:

  (1)100;(2)1;(3);(4)0.0001

  建议:首先应让学生体验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应满足怎样的等式,应该用怎样的记号来表示它,在此基础上再求出结果,例如求100的算术平方根,就是求一个数x,使=100,因为

  例题的解答展示了求数的算术平方根的思考过程.在开始阶段,宜让学生适当模仿,熟练后可以直接写出结果.

  探究拓展提出问题:(课本第160页)怎样用两个面积为1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面积为2的大正方形?

  方法1:课本中的方法,略;

  方法2:

  可还有其他方法,鼓励学生探究。

  问题:这个大正方形的边长应该是多少呢?

  大正方形的边长是,表示2的算术平方根,它到底是个多大的数?你能求出它的值吗?

  建议学生观察图形感受的大小.小正方形的对角线的长是多少呢?(用刻度尺测量它与大正方形的边长的大小)它的近似值我们将在下节课探究.

  教科书在边空提出问题“小正方形的对角线的长是多少”,

  这是为在10.3节介绍在数轴上画出表示的点做准备.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提问:

  1、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呢?

  2、算术平方根的具体意义是怎么样的?

  3、怎样求一个正数的算术平方根?

  布置作业3、必做题:课本第167页习题10.1第1、2、3题;168页第11题。

  4、备选题: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i.是25的算术平方根;

  ii.一6是的算术平方根;

  iii. 0的算术平方根是0;

  iv. 0.01是0.1的算术平方根;

  ⑤一个正方形的边长就是这个正方形的面积的算术平方根.

  (2)下列各式哪些有意义,哪些没有意义?

  ①-② ③ ④

  (3)一个正方形的面积为10平方厘米,求以这个正方形的边为直径的圆的面积。

  在本节的第一个“探究”栏目之前,重点是介绍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因此所涉及的数(包括例题中的数)都是完全平方数(能表示成一个有理数的平方),所求的是这些完全平方数的算术平方根.

  本课教育评注(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本节课是本章的第一节课,主要是要建立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为了使学生体会引入算

  术平方根的必要性,感受新数(无理数)的产生是实际生活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也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章前图的学习不要省略.特别地应提醒学生这里求速度的问题实际上是已知幂和乘方求底数的问题,是一个新的数学问题.

  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人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对学生来说是容易接受并有兴趣

  的.教学中要注意算术平方根的非负性,对它的符号的理解与接受要有一个过程,但这也是最重要的,能从根号很自然地联想到算术平方根的意义(应满足的一个等式)这是学好平方根概念的基本保证,所以在例题之前安排了试一试和想一想,教师还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有关的训练.

  通过对两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的探究活动,一方面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是使学生理解引人算术平方根符号的必要性,明确有些正数的算术平方根不能容易地求得,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准备.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9

  学习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想像、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

  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力。

  毛2.分析题意说理过程,能灵活地选用直线平行的方法进行说理。

  学习重点:直线平行的条件的应用。

  学习难点:选取适当判定直线平行的。方法进行说理是重点也是难点。

  一、学习过程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有几种?分别是什么?

  二.巩固练习:

  1.如图2,若∠2=∠6,则______∥_______,如果∠3+∠4+∠5+∠6=180°,那么____∥_______,如果∠9=_____,那么AD∥BC;如果∠9=_____,那么AB∥CD.

  (第1题) (第2题)

  2.如图,一个合格的变形管道ABCD需要AB边与CD边平行,若一个拐角∠ABC=72°,则另一个拐角∠BCD=_______时,这个管道符合要求。

  二、选择题。

  1.如图,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因为∠1=∠4,所以DE∥AB

  B.因为∠2=∠3,所以AB∥EC

  C.因为∠5=∠A,所以AB∥DE

  D.因为∠ADE+∠BED=180°,所以AD∥BE

  2.如图,直线AB、CD被直线EF所截,使∠1=∠2≠90°,则( )

  A.∠2=∠4 B.∠1=∠4 C.∠2=∠3 D.∠3=∠4

  三、解答题。

  1.你能用一张不规则的纸(比如,如图1所示的四边形的纸)折出两条平行的直线吗?与同伴说说你的折法。

  2.已知,如图2,点B在AC上,BD⊥BE,∠1+∠C=90°,问射线CF与BD平行吗?试用两种方法说明理由。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0

  教学内容:

  教材第76页例6、做一做,第77页例7、8题、做一做,练习十五第3---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四则运算顺序,整理运算定律和一结规律,能应用运算定律或规律进行简便运算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合理、灵活地进行运算的能力。

  3、通过计算,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书写及自觉验算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运用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

  教学难点:

  能够正确灵活地选择简便算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运算顺序(教材第76页例6)。

  1、说一说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算一算:(710-184)2=

  2、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一样吗?

  3、算一算

  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做第二级运算,后做第一级运算。

  在一个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外面的。

  4、组内交流算法

  5、完成教材第76页做一做。

  二、运算定律(教材第77页例7)

  1、根据表格,填一填

  名称 用字母表示 举例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乘法分配律

  2、算一算,学生说说简算过程及应用的运算定律。

  3、 2.512.548

  =(2.54)(12.58)应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10100

  =1000

  (21- )71

  5.03-2.14-1.86

  4、完成教材第77页例7下面做一做。

  三、出示例8估算的应用

  1、学生交流、讨论。

  2、完成例8下面做一做。

  四、巩固应用

  完成练习十五第3---7题。

  五、总结梳理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六、作业

  板书设计:

  数的运算

  运算定律 叙述方法 字母表示

  加法 加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b+a

  加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a+b+c=(a+b)+c=a+(b+c)

  减法 减法的性质 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从这个数里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a-b-c=a-(b+c)

  乘法 乘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ab=ab

  乘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与第三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与第一个数相乘,积不变。 (ab)c=a(bc)

  乘法分配律 两个数相加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 (a+b)c=ac+bc

  除法 除法的性质 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除以这两个数的积,也可以先除以第一个除数,再除以第二个除数。 abc

  =a(bc)

  =acb

  其它 凑与拆 加上或减去接近整数、整十数的简算。拆成和分数分母相同的数,进行约分。再利用定律进行简算。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先让学生回忆,重温小学阶段四则混合运算及运算定律等有关知识进行系统整理。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四则运算顺序,整理运算定律,并能应用运算定律或规律进行简便运算并能解决实际问题。配合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训练,培养学生合理、灵活地进行运算的能力。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1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听说过“杠杆原理”吗?知道它在生活中的应用吗?可能大家都没有想到,杠杆原理的背后隐藏着数学原理,那就是反比例关系。下面就让我们通过实验来体验它的奥秘吧。

  ⊙实践与操作

  1.明确提出活动要求。

  “有趣的平衡”活动由三部分组成。

  (1)制作实验用具。

  (2)探索规律,体验“杠杆原理”。

  (3)应用规律,体会反比例关系。

  2.小组合作,自主活动。(教师巡视,适当点拨)

  3.展示制作实验用具情况。

  4.汇报探索到的规律。

  观察实验二、实验三的操作过程,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

  生1:如果左右两个塑料袋放入同样多的棋子,只有把它们移动到与中点距离相同的位置才能保证平衡。

  生2:若满足“左边所放棋子数×左边的刻度数=右边所放棋子数×右边的刻度数”,则竹竿一定平衡。

  生3:在“左边所放棋子数×左边的刻度数”的积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右边的刻度数增大,所放棋子数反而减少;右边的刻度数减小,所放棋子数反而增多。

  生4:在“左边所放棋子数×左边的刻度数”的积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右边所放棋子数和所在的刻度数成反比例关系。

  5.活动小结。

  “左边所放棋子数×左边的刻度数=右边所放棋子数×右边的刻度数”,在物理学上,这个规律叫做“杠杆原理”,拴绳的那个点就是杠杆的支点。

  ⊙典型例题解析

  你能利用杠杆原理算出左边物体的`质量吗?

  分析 根据杠杆原理“左边物体的质量×左边物体与支点的距离=右边物体的质量×右边物体与支点的距离”进行解答。

  解答 500×5÷2=1250(g)

  ⊙探究活动

  1.课件出示探究内容。

  星期日,爸爸带小明和妹妹到公园去玩跷跷板,小明体重44 kg,妹妹体重35 kg。如果要让跷跷板两边平衡,至少可以想出几种办法?

  2.小组讨论、分析、解答。

  3.交流、汇报。

  (答案不唯一)

  ⊙全课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布置作业

  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应用了杠杆原理。

  板书设计

  有趣的平衡

  有趣的平衡:左边所放棋子数×左边的刻度数=右边所放棋子数×右边的刻度数。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借助于数轴,初步理解绝对值的概念,能求一个数的绝对值,初步学会求绝对值等于某一个正数的有理数。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从数形两个侧面理解绝对值的意义,初步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通过应用绝对值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绝对值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应用绝对值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和代数意义,以及求一个数的绝对值。

  教学难点:绝对值定义的得出、意义的理解,以及求绝对值等于某一个正数的有理数。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1、两只小狗从同一点O出发,在一条笔直的街上跑,一只向右跑10米到达A点,另一只向左跑10米到达B点。若规定向右为正,则A处记作XXXXXXXXXX,B处记作XXXXXXXXXX。

  以O为原点,取适当的单位长度画数轴,并标出A、B的位置。

  (用生动有趣的引例吸引学生,即复习了数轴和相反数,又为下文作准备)。

  2、这两只小狗在跑的过程中,有没有共同的地方在数轴上的A、B两点又有什么特征(从形和数两个角度去感受绝对值)。

  3、在数轴上找到-5和5的点,它们到原点的距离分别是多少表示和的点呢

  小结:在实际生活中,有时存在这样的情况,无需考虑数的正负性质,比如:在计算小狗所跑的路程中,与小狗跑的方向无关,这时所走的路程只需用正数,这样就必须引进一个新的概念———绝对值。

  二、建立数学模型

  1、绝对值的概念

  (借助于数轴这一工具,师生共同讨论,引出绝对值的概念)

  绝对值的几何定义:一个数在数轴上对应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比如:-5到原点的距离是5,所以-5的绝对值是5,记|-5|=5;5的绝对值是5,记做|5|=5。

  注意:①与原点的关系②是个距离的概念

  2、。练习1:请学生举一个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说明解决有的问题只需考虑的数绝对值。[温度上升了5度,用+5表示的话,那么下降了5度,就用-5表示,如果我们不去考虑它的`意义(即:上升还是下降),只考虑数量(即:温度)的变化,我们可以说:温度的变化都是5度。银行存款,如果存入100元用+100表示,那么取出100元就用-100表示,如果我们不去考虑它的意义(即:存入还是取出),只考虑数量的多少,我们可以说:金额都是100元。]

  (通过应用绝对值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绝对值的意义与作用,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三、应用深化知识

  1、例题求解

  例1、求下列各数的绝对值

  -1.6,0,-10,+10

  2、根据上述题目,让学生归纳总结绝对值的特点。(教师进行补充小结)

  特点:

  1、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

  2、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3、零的绝对值是零

  4、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

  3、出示题目

  (1)-3的符号是XXXXXXX,绝对值是XXXXXX;

  (2)+3的符号是XXXXXXX,绝对值是XXXXXX;

  (3)-6.5的符号是XXXXXXX,绝对值是XXXXXX;

  (4)+6.5的符号是XXXXXXX,绝对值是XXXXXX;

  学生口答。

  师:上面我们看到任何一个有理数都是由符号,和绝对值两个部分构成。现在老师有一个问题想问问大家,在上一节课中我们规定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称互为相反数。那么大家在今天学习了绝对值以后,你能给相反数一个新的解释吗

  5、练习3:回答下列问题

  ①一个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这个数是什么数

  ②一个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这个数是什么数

  ③一个数的绝对值一定是正数吗

  ④一个数的绝对值不可能是负数,对吗

  ⑤绝对值是同一个正数的数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这句话对吗

  (由学生口答完成,进一步巩固绝对值的概念)

  6、例2.求绝对值等于4的数

  (让学生考虑这样的数有几个,是怎样得出这个结果的呢对后一个问题由学生去讨论,启发学生从数与形两个方面考虑,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分析:

  ①从数字上分析

  ∵|+4|=4|-4|=4∴绝对值等于4的数是+4和-4画一个数轴

  ②从几何意义上分析,画一个数轴

  因为数轴上到原点的距离等于4个单位长度的点有两个,即表示+4的点P和表示-4的点M

  所以绝对值等于4的数是+4和-4.

  6、练习:做书上12页课内练习1、2两题。

  四、归纳小结

  1、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2、你觉得本节课有什么收获

  3、由学生自行总结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中的体会。

  五、课后作业

  1、让学生去寻找一些生活中只考虑绝对值的实际例子。

  2、课本15页的作业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3

  教学目标:

  1、系统地理解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通过复习培养概括能力与计算能力。

  3、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利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有关数学问题。

  学习过程:

  一、四则运算的意义。

  1、阅读以下信息: A、我们折了36颗红星,还折了28颗蓝星。

  B、我们买了40瓶矿泉水,每瓶0.9元。

  C、我们有24m彩带,用 做蝴蝶结,用做中国结。

  (1)你能提出哪些用计算解决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算式说明每一种运算的含义。

  2、口答

  ①什么叫做加法?小数加法、分数加法的意义相同吗?

  ②什么叫做减法?小数减法,分数减法意义相同吗?

  ③整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小数、分数乘法的意义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吗?

  ④什么叫做除法?小数除法、分数除法的意义相同吗?

  ☆友情小提示:整数、小数、分数的加法意义、减法意义与除法意义都分别相同。只有小数、分数乘法(第二个因数小于1时)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二、四则运算的方法

  1、整数、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各是什么?

  2、分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是什么?

  3、有什么相同点?

  ☆友情小提示:

  ①整数加减时,数位对齐;

  ②小数加减时,小数点对齐;计数单位相同才能相加减。

  ③分数加减时,分数单位相同。(也就是通分。)

  4、分数、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

  ☆友情小提示:小数乘法,先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算出积,再看乘数中有几位小数,然后在积中点上小数点。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4

  教学目标

  会综合应用学过的统计知识,能从统计图中准确统计信息,能够解释统计结果。

  能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作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预测。

  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过一些统计知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选择一个全班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讨论,让学生收集数据,用统计图表展示数据,并作出决策。

  重点、难点: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从统计图中获信息,并能作出决策。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68页例1,练习十一第一题。

  教学目标:

  体会数据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能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并作出相关决策。

  理解统计图中各个数据的具体含义,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从扇形统计图中获信息,并能正确决策和简单的预测。

  教学媒体:

  教师可以再准备课本以外的扇形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电视吗?你们知道家里的电视是什么品牌的吗?今天我们就去彩电市场看看各种彩电的市场占有率吧!(出示教科书第68页例1的扇形统计图)

  二、探究交流、总结规律

  小组探讨、交流。

  根据这幅统计图,你们了解到哪些信息?A牌彩电是市场上最畅销的彩电吗?根据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学生可能会产生两种不同的看法:一部分会认为A品牌最畅销,而另一部分则认为A品牌不是最畅销的。

  (学生谈出个人观点后,会出现一些争论,让学生在争论中做出判断.)引导释疑。

  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提问:请大家仔细观察,说说统计图里“其它”部分可能包含了哪些信息呢?可让学生分别说说"其它"的具体含义,从而明确“其它”里面可能含有比A牌更畅销的.彩电产品。

  小结。

  这幅统计图提供的数据比较模糊,不够完整,我们无法得到有关彩电市场占有率的完整信息,所以从本统计图中不能得出A牌彩电最畅销的结论。

  引导学生认识到:在利用统计图作判断和决策时,一定要仔细观察,注意从统计图提供的数据信息出发,不要单凭直观感受轻易下结论。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科书第69页练习十一1.

  补充习题

  四、总结概括

  学习了这节课,你知道在利用统计图作分析判断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吗?

  谈你的收获。(本课注意事项:1.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2.不要单凭直观感受轻易下结论。)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5

  教学内容:

  相应的补充题,练习十五的10---14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简单应用题和复合应用题第类型及解题步骤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2、经历交流、讨论、练习等学习过程,发展应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方法。

  3、发展应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方法,愿意对数学问题进行讨论,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解决问题的主要步骤,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方法。

  教学难点:

  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说说解决问题的主要步骤。

  2、我们学过的解决问题有哪些类型?(出示课题)

  二、解决问题类型

  1、简单应用题的'类型

  简单应用题:指一步计算解答的应用题

  2、复合应用题的类型

  复合应用题:是用两步或两步以上计算来解答的应用题。

  (1)归一问题

  此类应用题中暗含着单一量不变,文字叙述中多带有类似照这样计算的字样,其解题的关键是从已知的一种对应量中求出单一量(即归一),再以它为标准,根据题目要求算出所求量。

  例如:一台拖拉机2.5小时耕地2公顷,照这样,这台拖拉机耕完4.8公顷的地需多少小时?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2)归总问题

  此类题中暗含总量不变,即乘积不变。其解题的关键是先求出总数(即归总),再根据总数算出所求量。

  例如:一批货物,每箱装36件,需要40只箱子。如果每箱多装9件,可以节省几只箱子?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3)行程问题

  根据速度、时间和路之间的关系,计算相向、相背或同向运动的问题,称为行程问题。其基本的数量关系式为

  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①相遇问题,即同时相向而行并相遇(或同时背向而行)

  速度和(相遇)时间=总路程。

  ②追及问题,即同时同向而行,速度慢的在前,速度快的在后

  速度追及时间=路程差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养宠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iyuanhbkj.cn/show/37676.html



上一篇: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总复习教案

下一篇:(经典)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15篇

相关推荐

养宠网是有温度的多方面为宠物爱好者提供众多场景式经验知识,帮助宠友们建立适合自己与宠物新的开心的养成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