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教案14篇(热)

  • 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教案 推荐度:
  •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面积的认识 推荐度:
  •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面积的活动课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教案14篇(热)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教案14篇(热)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教案 篇1

  一、教学内容:

  课本第97~98页有关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内容和相应的”做一做”中的题目,完成练习二十六的第1~5题。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与方法,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2、通过试验、操作、观察、思考,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发现、创新的能力。

  3、渗透真知源于实践的'唯物主义的。

  三、教具:CAI课件、长方形纸

  四、教学设想:

  通过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面积和面积单位。引入,如果要测量一个长方形操场的面积,用面积单位去量,这种方法好不好?如果要求长方形游泳池的面积,我们能把面积单位摆到水面上去吗?从而引入面积计算的新方法: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然后,出示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摆一摆可以摆下多少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其次,由学生根据已掌握的知识和刚才动手操作的情况,你是怎样得出这个长方形的面积的,并推导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最后通过练习与拓展,巩固所学的知识,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教案 篇2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面积》第一课时70-74页。

  二、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通过摸一摸、比一比等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初步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确表象。

  2. 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3. 培养学生细心观察、比较、分析、概括及动手操作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并建立正确的表象。

  教学难点: 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四、教具、学具:

  教具:多媒体课件;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教具。两张大小不同的白纸。

  学具:每小组一份面积相近但形状不同的两张长方形彩色卡纸;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正三角形纸片若干;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学具。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我们进行涂色比赛怎么样?男生一组、女生一组,每组各选一位代表参加比赛,谁先全部涂完就代表哪组获胜。(老师出示两张大小不同的白纸,故意给男生一张大白纸,给女生一张很小的白纸)。下面开始比赛!

  这时男同学纷纷喊出:老师这样不公平!我们的这张纸大,女生的那张纸小。

  师:对,要想公平的比赛必须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由于这两张纸面大小不同,只能终止现在的比赛。下面用手摸一摸纸的表面。还有那些物体有面,他们的表面的大小是否一样?我们继续研究这些问题。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认识面积,理解含义。

  (1)、通过物体表面感知面积

  ①、 指一指:我们身边有很多物体,比如文具盒、黑板,幕布、书本、课桌等等,它们的表面在哪?

  ②、 摸一摸:摸一摸数学书的上面,再来摸一摸文具盒的上面,有什么感觉?

  ③、 比一比:数学书的上面 和 文具盒的上面 ,那个面大?怎样比较的?(观察法、重叠法)

  ④、再来摸一摸、比一比练习本的面和课桌的面那个小?

  ⑤、黑板的表面和和刚才我们摸的物体的表面相比怎样?

  ⑥、刚才通过观察和重叠的方法比较物体的表面是有大有小的,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板书: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⑦、 运用“面积”说一说:黑板的表面比课桌的表面大,现在还可以怎么说?

  (2)通过封闭图形认识面积。

  ① . 想一想:我们以前学过那些平面图形?生汇报

  ②课件展示平面图形:大小不同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你能看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哪个图形大?圆形和三角形相比那个大?圆形和正方形呢?(圆形和正方形用观察法不容易看出,可利用课件动画演示重叠法比较它们的大小。)

  ③像这种周围都是封闭着的图形叫封闭图形,这些封闭图形的大小也叫他们的面积。(板书:封闭图形)

  (3)归纳面积的概念: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面积;封闭图形的大小也叫做面积。谁能把这两方面概括起来,说说什么是面积? 小结: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板书)

  [设计意图: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建构不是教师传授的结果,而是通过亲身经历,通过与学习环境的交互作用来实现的。“面”是什么?说不清,道不明,但只要动手 “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学生就能做到心中有数了。在大量直观、实践、体验活动中,学生能实实在在的感受到“面”是什么,进而归纳出面积的含义。]

  2、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1)、 课件出示:两个面积接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

  思考:用什么方法可以比出哪块面积小一些?为什么?

  (学生经过观察、重叠、割补都无法比较,这时激发认知冲突,怎么办?)

  (2)、 提供学具(长方形、圆片、正方形、正三角形纸片及绿色长方形、红色长方形卡纸),动手摆一摆,看能不能比较出这两张彩纸的大小,请同学们看清操作要求。

  (3)、课件展示:

  操作要求:

  ① 四人小组中每两人选一个长方形彩纸,然后任选一种图片,在长方形上拼摆。

  ② 摆完后小组交流两张彩纸的比较结果。

  ③ 遇到困难时,可在小组内寻求帮助。

  (4)、 学生操作,师巡视指导。

  因提供的每种图片均不够摆满整个图形,操作中必然出现矛盾:图片不够怎么办?在这里可能出现两种情况:

  ①小组内合作使用图片,把长方形摆满。

  ②先用图片摆出长方形的长,再摆出宽,计算大小。

  (5)、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汇报:

  组1:我们组选择的是长方形纸片,绿色卡纸是一行摆6个,摆2行;红色卡纸是一行摆3个,摆3行。结果红色长方形小一些。

  组2:我们组选择的是正方形纸片,绿色卡纸一行摆了12个,摆2行;红色卡纸一行摆6个,摆3行。结果也比较出红色长方形小。

组3:我们选择了圆形纸片,发现摆的圆片之间有缝隙,无法比较 组4我们组选择的是正三角形纸片,也比较出红色长方形小。但是太麻烦!

  师:谁还有不同的摆法?

  (6)师生共同总结:操作中发现:选择的图形不同,拼摆的结果也不相同;圆片有缝隙,不准确;正方形、长方形和正三角形能测量出结果,比较起来,正方形更方便。

  师:我们还发现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时,应注意什么?(选择相同的图形)

  (7)、小结: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要用形状大小都相同的图形,也就是要用统一的标准,这个统一的标准就是面积单位,(板书:面积单位)

  (8)、像刚才我们用的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图形都可以看成一个面积单位,刚才绿色卡纸上面摆了24个小正方形,就说明这张绿色卡纸的面积就有24个这样的面积单位。

  人们为了方便,就选择正方形作为面积单位。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中,通过对两个面积相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比较,激发认知冲突后,我提供学具,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学生经历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用正方形表示面积单位的过程。]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面积单位间简单的换算方法,熟练地进行换算。

  2、培养学生类推和逆向思维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熟悉面积单位间的进率,熟练地进行换算。

  教学难点:熟悉面积单位间的进率,熟练地进行换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填空

  1米=( )分米     1分米=( )厘米

  1平方米=( )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二、新授

  1、教学例3

  (1)例3、 一块正方形水泥砖,砖的面积是25平方分米,合多少平方厘米?

  教师提问: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哪个大?

  1平方分米等于多少平方厘米?

  25平方分米是多少个100平方厘米?

  教师板书:25平方分米=2500平方厘米

  2、教学例4

  (1)例4、 根据量得的长和宽算出桌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合多少平方分米?

  教师提问:怎样计算桌面的面积?

  根据是什么?(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教师板书: 120×55=6600(平方厘米)

  平方厘米和平方分米哪个大?

  多少平方厘米是1平方分米?

  6600平方厘米里包含几个100平方厘米?

  66平方分米等于多少平方厘米,怎样想?

  3、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你发现在进行面积单位换算时,首先要分清什么?在换算时有什么规律?

  三、巩固练习

  1、填空

  (1)38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2)400厘米=( )分米=(  )厘米

  (3)4200平方分米=(  )平方米

  (4)17平方米=(   )平方分米

  (5)29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6)98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2、一张写字台的台面长是13分米,宽是6分米。他的面积是多少?合多少平方厘米?

  3、一条人行道长20米,宽4米。面积是多少?合多少平方分米?用面积是25平方分米的水泥砖铺地,需要这样的水泥砖几块?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收获?在进行面积单位换算时有什么规律?

  五、课后作业

  练习二十八 6、7、8

  六、板书设计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经历用不同的方法比较两个物品表面、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

  2.认识面积的含义,了解把图形平均分成若干小方格来进行面积比较的方法。

  3.积极参加观察、比较、交流活动,愿意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方法。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

  2.学生准备:将附页中的长方形剪下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我们周围的物体都有面,像桌面、书面、文具盒面、篮球的面请你从身边的物体中任意选出几个物体看一看,摸一摸。 学生感受。

  师:谁能给它们起一个共同的名字?

  (物体的表面)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我们的教室,哪些物体表面的形状是长方形,哪些是正方形?

  生1:课桌的面是长方形的。

  生2:我的橡皮的面是正方形的。

  生3:黑板的面是长方形的。

  二、探究新知。

  1、师:请你任选两个表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物 体,比一比它们的表面,你发现了什么?

  生:物体表面有大小。

  师:我们可以说:物体表面的大小叫物体表面的面积。

  2、师:我们把这些图形画在纸上,就成了“平面 图形”。 刚才我们知道了物体的表面有大小,那大家想一想,平面图形呢?

  引导学生得出:平面图形也有大小,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平面图形的面积。

  3、谁能将这两句话概括一下,说说什么是面积。 师生共同归纳面积的定义。

  下面我们看看课本的编者是怎么给面积下的定 使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初步感知物体的表面的概念,为理解面积的概念奠定基础。 物体的表面积由教师传授给学生,到平面图形的面积时,学生采用类推的方法,即可得出平面图形面积的定义。

  如果学生说:“课桌是长方形的。”教师应及时纠正是:“课桌的面是长方形的。” 学生可能会说“哪个物体的表面比哪个物体的表面大或小。” 概括面积的定义义。 课件出示面积的定义,多读几遍,加深印象。

  4、让学生拿出从附页中剪下的两个长方形纸,比 一比哪个面积大? 指几名学生到前边演示比较的方法。

  生1:黄色长方形的面积大。我把蓝色长方形放在黄色的'上面,让相邻的两条边对齐,我发现黄色长方形面积大。

  生2:我是这样摆的。

  生3:还可以这样摆。

  生4:也可以这样摆。

  师:你能给这种方法起个名字吗?

  生:重叠法。

  5、教师出示比一比(2)中的两个图形,让学生 比一比,哪个图形面积大,哪个图形面积小?自己试一试。 把你的方法告诉小组中的其他同学,看看同学的方法对你有什么启发,你们还能创造出什么方法比较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小组合作进行比较。

  汇报:

  生1:我用的是剪拼法。先把两个图形重叠,把多余的部分剪下来,拼在空余的部分,这样可以看出正方形的面积大。(教师用课件演示)

  生2:我用的是数方格的方法。我把两个图形都分成边长为5毫米的小正方形,正方形共分成了36个小正方形,长方形共分成了32个小正方形,这样可以看出正方形的面积大。

  生3:还可以这样划分。我是都分成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进行比较的。

  6、出示说一说:这几种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 你喜欢哪种?为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三、巩固练习。

  1、85页练一练。

  2、智力闯关。

  四、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还有什么问题?

  五、作业。

  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给学生一种成功的享受。 在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加深理解。 学生通过比较发现这两个图形比较起来并不太容易,激励学生去探索。 培养学生学会交流,学会合作。 小组学习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要在学生自我发现的基础上进行。 练习设计层层递进,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有很多说法,只要能表达清楚意思就达到了设计的目的。 如果学生只说:“黄色长方形大”教师应指出是黄色长方形的面积大。对于学生出现的比较方法,只要能得出结论,就要加以鼓励。 如果学生出现不了方法的名称,教师可进行适当引导。 学生在操作中可能不会出现数方格的方法,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把两个图形分别划分成许多同样大小的方格进行比较,让学生试一试试。 如果学生出现其它比较的方法,教师应给予鼓励。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探索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初步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2.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能力。

  3.情感态度。

  在学习过程中感受身边的数学,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

  名片一张、多媒体课件一套。边长是1cm的小方片若干,学生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提问:你知道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吗?(学生提到的逐一让他用手势表示单位面积的大小)

  如果表示操场的面积用什么面积单位比较合适?如果要表示这张名片的面积呢?(教师出示一张长方形名片)

  请学生来估计一下名片的面积。

  你想知道名片到底有多大吗?要求名片的实际面积就是求什么?(长方形面积)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因为学生已对面积单位有了一定的认识,且能具体感受到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等大致有多大,这样导入能让他们进一步巩固己学的知识,同时也会产生对新知识的渴望。这些都为下面的新知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自主探究,理解算理。

  师:同学们能利用你们手里的小正方形,摆出一个面积为6平方厘米的图形吗?

  生:(很快摆出)。

  师:同学们能摆出一个面积为6平方厘米的长方形吗?

  生:能。(两种摆放方法:一字排开或者双行。)

  师:有什么办法能验证摆出图形的面积就是6平方厘米呢?

  生1:我们用的是6个面积为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

  师:能用算式表示下吗?

  生1:1×6=6(平方厘米)

  生2:2×3=6(平方厘米)

  师:大家想一下,怎么摆出面积为20平方厘米的长方形呢?生1:20个小正方形排成一排。

  生2:每行10个,摆成2行。

  生3:每行4个,摆成5行。

  生4:每行5个,摆成4行。

  师:大家摆放的都是正确的。下面大家能根据老师出示的图形,看看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有多大?(每个小方格代表1平方厘米)

  生5:我查了一共是24个,就是24平方厘米。

  生6:每订有6个,共有4行,4×6=24(平方厘米)。

  生7:每行有4个,一共有6行,4×6=24(平方厘米)。

  师:一个长为4厘米、宽为6厘米的长方形面积怎样计算呢?

  生:4×6=24(平方厘米)。

  师:总结:长方形面积=长×宽。那么正方形面积怎么计算同学们尝试一下计算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每个小方格的面积为1平方厘米)

  生:6× 6=36(平方厘米)。

  师总结: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尝试运用。

  师:我们学会了用多种方法测量长方形的面积,也知道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下面我们来口答几个图形的'面积。(多媒体逐一出示下列几个图形,口答下列图形的面积是多少)

  生2:正方形有四条边,6乘4等于24平方分米。

  师:现在有两种意见,你同意谁的意见?为什么?

  生3:我同意第二位同学的意见。

  生4:我认为第二位同学这样算出来的是周长,所以是不对的。

  师:大家再看一下,这样算是周长,而我们要求面积。

  师:刚才第一位同学说这个图形是正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也可以用两条边相乘来计算吗?

  生:因为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长方形用“长×宽”计算面积,现在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所以可以改为用“边长×边长”计算面积。

  师:这位同学的解释你们明白吗?

  (板书: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师:同学们真厉害,归纳出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这样以后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就方便了。

  设计意图:对于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我没有把它作为例题来教学,而是把它放在练习中。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从长方形的面积计算迁移到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通过正方形的特点,推导出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了学生的推理能力和空间观念。

  三、总结延伸,归纳整理。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你能谈谈你的学习体会和感受吗?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教案 篇6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教材第71页~4页面积的含义,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认识及“做一做”,练习十八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在操作探究中,使学生体会用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积单位的意义。

  2、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并正确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积单位概念;在活动中获得关于它们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能力,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初步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概念。

  教具准备:多教媒体课件,常用面积单位模型。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教师: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个新的知识--面积和面积单位。

  板书:面积和面积单位。

  二、实践经历,探究新知

  双击文件名便可下载:面积和面积单位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2、培养学生用面积单位直接测量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概括和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积概念

  教学准备:学具袋、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5

  1.“涂颜色”比赛。

  2.导入。

  刚才老师画的是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平面图形的周长。而这两位同学涂的,是平面图形的大小,也就是平面图形的面积。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学习有关面积的知识。

  二、进行新课 20

  (一)面积和面积单位

  1.物体的表面。让学生闭起眼睛,把数学书和铅笔盒的表面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哪个表面大。比课桌面和椅子面,再出示两张树页,进行比较。教师揭示: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

  2.平面图形。投影出示两个大小不等的正方形,让学生比较这两个正方形哪个比较大?哪个比较小?

  第一组: 圆形

  第二组:

  提问:

  (1)第一组两图相比,哪个面积大?(通过观察,学生看到三角形面积中可以包含这个圆的面积,因此三角形面积大于圆面积。)

  (2)怎样比较第二组两图?(这两幅图可以用重叠的方法来比较。得出图1的面积比图2的面积大。)

  3.揭示面积概念。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都是有大小的,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4.比较面积大小。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有各种形状和大小,有规则的也有不规则的。像刚才两位同学涂的平面图形就是不规则的,请你比较下面各组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

  第三组:

  第三组两图的形状差别较大,不能用重叠的方法,怎样来比较它们的大小呢?大家可以拿出纸和笔,同桌两人合作,想个可行的方法。(教师巡视,指导)请一生投影演示方法,提问:你听懂了吗?(用划方格的方法。如下图所示。通过数方格,看哪个图形包含同样大小的方格数多,哪个面积就大。得出图1的面积小于图2的面积。)

  比较下列图形的大小

  5.导入面积单位。学生在比较前两组图形时,用数方格的方法很顺利的解决了问题。在比较第三组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时,会发现虽然两个图形包含的方格同样多,但是方格有大有小,但是由于方格大小不一样,所以它们的面积也不同。

  提问:刚才这题,你学习后有什么启发?

  对,用数方格的方法比较面积大小,方格的大小必须是一样的,这就是说面积的大小要有统一的标准,这就是常用的面积单位。教科书上介绍了一些,请同学们自学教科书第136页。

  6.认识面积单位。

  你从书上学到了那些面积单位?

  (1)、1平方厘米的教学

  (1平方厘米),是怎么说的?(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把实物贴上黑板,请同学们在学具袋里找出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边找边想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边长是多少?

  那同学们想一想你的身上或周围哪些物体的面大约是1平方厘米的?(出示:指甲面、图钉面、田字格、信封写邮政编码的地方……)

  拿出6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把它们拼成一个长方形,说一说它们的面积是多少?为什么?(摆在白纸上,上实物投影展示)为什么这两个图形的面积都是6平方厘米?(不管怎么摆,它们都是由6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组成的)

  (2)、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教学

  同学们我们已知道了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那你能想一想怎样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1平方米呢?

  同学们真聪明,请你在学具袋里找一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并想想在你的身边有哪些事物的面大约是1平方分米的?(出示部分实物:手掌面、方砖面、开关盖……)

  下面就让我们来当回小小测量家,用1平方分米量出椅子面的面积,怎么样?(汇报测量结果3-4人)其他同学的意见呢?

  我们已知道了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一平方米,想象一下,1平方米大概有多大,老师这儿就有一个1平方米,想不想看看。谁愿意帮个忙,把它展开。那么我们身边哪些事物的面大约是1平方米呢?(八仙桌的桌面、大方砖的砖面……)黑板一半的一半

  下面我们再来做个小游戏,老师把这张1平方米的正方形的纸铺在地面上,让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这1平方米的纸上可以站多少个同学?

  (二)区别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

  1.投影出示例题。

  比较1厘米和1平方厘米的图形,有什么不同?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并说出1厘米和1平方厘米图形的不同点。

  2.拿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蓝纸,并出示1分米长的纸条,让学生比较1分米和1平方分米有什么不同。

  3.让学生比较1米和1平方米有什么不同?

  4.小结:1厘米、1分米、1米都是长度单位,可以用来度量物体的长度。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都是面积单位,可以用来度量物体的面积。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是不同的计量单位。

  5.做一做。

  根据下面的测量要求,说出用长度单位还是用面积单位?

  火柴盒面的大小____________ 课桌面的宽______________

  教室门的高______________ 黑板面的大小____________

  (三)区别周长和面积。

  1.提问:周长与面积有什么不同?使用的单位呢?

  2.小结:周长是指图形一周的长短,面积是指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周长可以拉成一条线,面积却不可以。我们可以说:“周长一条线,面积一整片。”

  三、巩固练习 12

  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下面的图形。(合作分组)

  (1)面积是4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2)面积是16平方厘米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四、课堂小结 3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与以前学过的米、分米、厘米有什么不同呢?谁能说一说1平方分米与1分米在什么地方?这是两种不同的计量单位,今后使用时要特别区别清楚。那么,学到这里,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

  教后感:巩固反馈安排了摸桌面、手帕的周长、面积,突出了区别、对比。最后安排一道组合图形中周长与面积的区别对比,这样安排会有助于学生的认识规律.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教案 篇8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教材第六册第85~88页的“面积和面积单位”、“练一练”以及练习十七第1~4题。

  教学目标要求:

  1、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2、使学生学会用面积单位测量指定物体的面积,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引导学生有序地观察、操作,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面积单位。

  难点: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确表象。

  教具:多媒体课件一套。

  学具:若干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片,方格纸,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纸片,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启发谈话:同学们,教师节到了,一位同学送给老师一幅漂亮的儿童画,老师很高兴,想把它挂在书房里,先要给这幅画配一个镜框,要给这幅画配上镜框要买多长的小木条呢?需要求它的什么?(周长)假如还要配上一块玻璃,还是求它的周长吗?那又是什么呢?这个问题等我们学习了“面积和面积单位”的知识后就知道了,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面积和面积单位”。(板书课题)

  (利用给儿童画配上镜框所需要的木条的长来复习周长的概念,然后运用给儿童画配上同样大小的玻璃,来巧妙地导入课题,这样既能完成新旧知识的过渡,又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兴趣。)

  二、学习新课

  1、 教学面积的意义

  (1)师:请两位同学来涂色比赛。(分别涂黑板和纸片的面)问:涂黑板面的同学:你为什么失败了?

  小结:他涂得快,因为他涂的面小;他涂得慢,因为他涂的面大。

  随即板书:物体的面积的大小,叫做他们的面积。

  (边板书,边演示。)

  (让学生通过涂色比赛,直接感知什么是物体的表面,并直观地得出物体的表面有大小之分,以此揭示出面积的含义之一。)

  (2)请大家摸一下课桌的面、文具盒的面,哪一个面大?哪一个面小?我们就说:课桌桌面的面积比文具盒的面积大。

  (通过学生触摸实物,再次感知物体表面的大小,即面积的大小。)

  (3)生活中还有很多的物体表面,如:钟面、门上的面、电脑屏幕的面,还有路边告示牌的面。如果把这些面画下来就是我们平时熟悉的平面图形。(课件演示物体以及相应的面,然后移位显示平面图形)

  (学生用手势表示图一、图二两组图形的大小)

  师:这两个图形你能比较出它的大小吗?(不能)

  追问:为什么?(因为第二个图形没有围起来)

  对!只有围成的平面图形,才能比较大小,那么我们把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也叫做它们的面积(板书:围成的平面图形 )

  添一个“或”字,现在你知道什么叫面积了吗?(学生齐读板书)

  (通过多媒体能形象地生动地演示了从物体的表面到平面图形的过渡,由于学生对“围成”两字不易理解,充分利用媒体优势,动态演示来揭示面积含义之二,这样通过操作、观察、讨论、直观多媒体课件相结合,如此层层深入,最后归纳出面积的含义。)

  2、教学比较图形的大小

  (1)师:现在老师把第二个图形也围起来,想想现在除了用肉眼来判断两个图形的大小,还有其他方法吗?(出示两个正方形一大一小)学生重叠演示,课件演示重叠。

  (让学生去直观地体会比较两个图形的大小,可用观察法、重叠法,教学重叠时。既能让学生直观操作,又通过课件演示重叠过程,让学生加深理解重叠法是一种比较图形大小的可行方法。)

  (2)师:如何比较这两个图形的大小呢?(出示两个同样大的正方形,让学生用重叠方法演示比较)如果老师把两个图形固定在黑板上,(师将两图形贴于黑板)无法用重叠的方法比较你还能想出其它比较这两个图形大小的方法来吗?学生讨论并对有效方法进行肯定,选用小正方形量这一方法进行进一步的探究。

  那么老师给他们用小正方形去量。(师分别给两名学生两种规格的小正方形)

  (学生操作)

  发现正方形个数不同,一个9个,一个4个。

  师:通过重叠比较的方法我们已经知道这两个图形面积同样大,那小正方形的个数为什么不相同呢?我们用小正方形比较物体面积大小必须注意什么?(正方形的大小相同)

  (3)练习(出示课本第88页练一练第2题)

  (这里以激趣为基点,注重呈现矛盾,巧设悬念,设置障碍,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主动探索和追求成功的意境,既扩充完善了比较平面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又让学生理解面积单位的独特作用。)

  师:为了准确测量或计量面积的大小,必须要有统一的标准,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面积单位。

  3、教学面积单位

  A、1平方厘米

  (1)课件演示:看!老师画了4条长1厘米的线段,把它们围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就是1平方厘米。

  (在常用的面积单位中,认识平方厘米是教学的重点,通过媒体演示画出的四条长1厘米的线段动态地围出一个正方形,既加深了学生对“围成”一词的理解,又初步渗透了1厘米和1平方厘米的区别。)

  (2)请同学们拿出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量一下它的边长。

  师板书: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闭上眼睛想一想,1平方厘米有多大。

  找一找你身上哪个部位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指甲面的面积)

  生活中还有什么物体的哪一个面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学生自由讨论交流)

  (3)拿6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想一想,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学生在作业纸上操作,同桌汇报)

  (4)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在作业纸的图形上摆一摆,分别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学生操作后指名回答)

  过渡:请你拿着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量一下电脑桌的面积。

  教师适时问个别学生:为什么不量了?(正方形太小了)

  那你能创造1个比1平方厘米稍大的面积单位来吗?

  (让学生通过直观的量一量学具(1平方厘米正方形)的边长,比一比大小,拼一拼图形,摆一摆方块等一系列活动,建立平方厘米面积单位的表象,然后再让学生用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去量课桌面的面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在实践中碰撞出创新思维的火花,水到渠成地引出另一个面积单位:平方分米。)

  B、1平方分米

  (1)出示书上图形,这就是1个面积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请你以最快的速度剪下来。

  (2)请你量一下这个正方形的边长。

  板书:1分米 1平方分米

  齐说: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3)比划一下1平方分米的大小。

  (4)找一找面积是1平方分米的物体。

  (5)同桌合作量一下凳子的面积约是多少?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通过剪、量、比、找等教学活动,能融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为一体,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自主探究的能力,同时也让学生心理上体验成功的喜悦,以激起其强烈的求知欲。)

  过渡:同学们的测量水平可真高,我们全班同学来举行一个测量物体面积的比赛,好不好?有没有信心得冠军?(有!)

  请同学们拿着你的1平方分米大的正方形来很快地测量一下我们这个电脑房的地板面积,赶快行动!

  针对有疑问的同学试问:为什么不量啊?

  那你想老师给你一个面积多大的正方形呢?(1平方米)

  C、教学1平方米

  (1)你能猜一猜面积是1平方米的正方形边长是多少?

  板书:1米 1平方米

  (2)那么1平方米究竟有多大,请同学们看一下。(出示一张1平方米的纸。)

  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米。

  (3)请你估计一下这块黑板的面积大约是多少?

  (4)我们来看看1平方米大的地方可以站多少个同学呢?

  (请学生站在1平方米的纸上,数一数。)

  师:学到这儿我请同学们帮我想想看,要给这幅画配一块玻璃,必须求它的什么呢?(面积)用什么作单位比较合适?(平方分米)

  谁来测量一下大约是几平方分米。指名学生测量儿童画的面积。

  (在学生的求知欲得到极大的满足之时,不失时机地再次呈现矛盾,让学生去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去量教室地面的面积,促进学生思维的不断突破与发展,又通过猜一猜1平方米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来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和推理能力,这时学生探求知识的情感被充分地激发出来,捕捉学生的成功契机,让学生感受到成功永无止境。)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分别比划一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给同桌看。(提醒学生不要比划成周长)

  你还能创造出比1平方厘米更小或比1平方米更大的面积单位来吗?

  (通过小结既让学生加深建立面积单位的具体表象,同时通过学生说其它的面积单位,又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发展数学潜能,可谓取得“课虽终、趣犹存”的效果。)

  四、巩固练习

  1、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1)人的指甲面大约是1(    )

  (2)黑板的面积大约是3(    )

  (3)手帕的面积大约是4(    )

  2、判断

  (1)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米。(   )

  (2)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周长是4分米,面积是1平方分米。(  )

  (3)一个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   )

  3、操作

  用你手中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你喜欢的图形,并说说它的面积是多少。(指名到实物投影仪上展示)

  4、出示课后思考题

  周长越大面积就越大,这句话对吗?

  (通过巩固练习、操作训练以及课后思考题,既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递进思维,帮助学生由一个基点向高处攀登这样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活跃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能弥补课本练习题的局限性,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学习的信息量。)

  本堂课的设计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四点:

  1、强化感知,主动参与。在教学中注重鼓励学生全面参与一系列操作实践活动,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把学生推到主体位置,促进学生思维不断突破与发展。

  2、矛盾激趣,引导探究。注重知识的矛盾呈现,巧设悬念,适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解决矛盾,让学生在实践和思考中碰撞出创新思维的火花。

  3、突出重点,促进迁移。在教学平方厘米这个重要的面积单位后,让学生运用知识的迁移,引导学生推理来建立其他两个面积单位的表象。

  4、运用课件,突破难点。运用多媒体课件直观生动有效地演示学生难以理解的“围成”一词,初步渗透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区别,从而使学生的求知欲得到极大的满足。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教案 篇9

  一、分析教材

  本课时,学习的内容是小学六年制第七册数学课本“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第一课时。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知道面积的含义,初步认识面积单位和学会用面积单位直接量面积的基础上教学的。学生在用面积单位直接量时,体验到这样做很麻烦。因此教材开始提出能不能找到其他比较简便的方法,以引起学生的思考。

  教材采取引导学习自己试验、探索的方法来学习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让学生自己拿出12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成一个长方形,让学生讨论发现长方形面积与长和宽之间有怎样的关系,从而找到求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这样不仅有助于理解面积的含义,面积计算公式的来源,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概括能力。

  教学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则在掌握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去推想,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

  二、设计思路:

  实施以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重要的是改变学生单纯地接受教师知识传输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形成一种对知识主动探求的学习方式。因此,在这节课的教学中,着力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自己发现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通过对比发现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使他们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实践的创新精神。

  课堂教学程序为:

  1、创设情景,引出新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原来的知识解决问题遇到麻烦,产生其它的办法来解决的需要,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自主探索,获取新知,养成良好的习惯。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推导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化工,形成创造性学习的氛围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3、课堂练习,巩固新知,享受成功的快乐。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求面积的方法,会计算长方形的面积,体验成功的喜悦。

  4、深化练习,拓展新知识,使学生养成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思考问题,培养学习思维的发散性,独特性,变通性和流畅性。

  三、教法学法

  1、我结合教材特点,教学重点、难点和学生实际情况教给学生一套自学的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整个教学过程,我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这一思想。为了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知识与能力同步提高,数学素质得到培养,在教学方法上,主要通过“放”“扶”“讲”,引导学生自学、讨论、分析、归纳,积极参与知识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在知识形成过程中发现规律,最终揭示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所以针对本课时我注重采用了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自学的方法进行的。

  2、在新授前,采用了复习法。用这种方法不仅学生已学的知识加以巩固,加深记忆,系统化,又为接受新知识做了铺垫,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3、在新授时我采用了让学生自学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法、提问法、观察法、概括法、比较法等的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为了较好地完成本课时的教学任务,我力争做到感情充沛,语言精炼,有启发性,板书合理,演示富于艺术性,尽可能做到以情激情,以情导知。

  4、巩固时我采用了练习法、提问法,把练习的形式变化灵活多样,不拘一格,除了常用的口答、板演、书面的形式外,还让学习自己动手量一量、看一看,动口、动脑。并讲练结合使学习情绪高涨,力求达到“新”“活”“实”更好地重点。

  5、板书设计的意图让学生更清楚地比较得出本课的知识重点,即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

  四、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小学六年制第七册数学课本第97~98页和练习二十六的第1、2、5题。

  教学目的:

  1、利用学具推出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2、使学生熟记公式并会利用公式进行计算。

  3、通过学生自己去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培养学生观察、判断、推理、概括等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养成勇于探索和实践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熟记公式,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个性品质。

  教学难点: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关键:借助学具,找出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的关系。

  教学准备:带有正方形面积公式的纸条。

  学具准备: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20个,1平方分米的小正方形6个,一个正方形手帕。

  知识目标:熟记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会应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判断、推理、概括、动手操作方面的能力。

  德育目标:使学生认识到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

  课件设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多媒体课件一套附练习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新知,激发学习动机

  1、教师通过多媒体出示以下练习,学生口答

  (1)物体的()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叫做它们的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有()、()、()。

  (2)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多少?

  (3)以下两图,每个小方格表示1平方厘米,用数方格的方法说出它们的面积各是多少?

  2、教师小结引出新课

  师:同学们已经学会用数据数方格的方法(也就是用单位面积去度量)长方形的面积了。如果这种方法求(度量)一个较大图形或物体的面积(如操场),你会感到怎样?

  生:太麻烦了。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种新的求长方形面积的方法,大家想知道吗?

  生:(齐声说)想

  (师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养成良好习惯

  1、直观感知长方形面积与什么有关

  师:请同学们拿出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任意摆一个长方形,摆好后思考以下问题。

  (师多媒体出示:你摆的长方形面积是多少?长是多少?宽是多少?你认为面积与什么有关?)

  生1:(动手摆后)我摆的长方形面积是18平方厘米,长是6厘米,宽是3厘米。(师请这位学生在实物展示台投影出他的.图形,同时教师板书:长方形的面积18 长6 宽3)。

  生2:我摆的长方形的面积是10平方厘米,长5厘米,宽2厘米(师板书:10 5 2)。

  生3:我认为面积与摆的小正方形的个数有关。

  生4:我认为面积与长和宽有关。

  师:说得好!摆法很多。同桌相互交流,看是否都有这种关系。

  2、小组合作,探究长方形面积与长和宽的关系。

  师:请同学们拿出12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一个长方形,摆好后四人小组讲座下面问题:

  多媒体出示:

  1、你摆的长方形面积是多少?长是多少?宽是多少?

  2、你们发现长方形面积与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师:先请同学们说说你摆的长方形是怎样的。

  生1:我摆的长方形面积是12平方厘米,长是12厘米,宽是1厘米。(师多媒体展示图形,板书:12 12 1)

  生2:我摆的长方形面积是12平方厘米,长是6厘米,宽是2厘米。(师多媒体展示图形。板书:12 6 2)

  生3:我摆的长方形面积是12平方厘米,长是4厘米,宽是3厘米。(师多媒体展示图形。板书:12 4 3)

  师:你们讲座发现长方形面积与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生1: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的积有关系。

  生2: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

  师:你们的发现真棒!

  3、验证总结,概括公式。

  师:现在请同学们用1平方厘米的上正方形,任意摆一个长方形看看是不是也有这种关系?

  生:(动手摆后)我摆的长方形长是5厘米,宽是3厘米,面积是15厘米。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

  师:为什么长方形的面积会等于长乘以宽?小组讨论后回答。

  生:我们用的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长方形。长方形的面积就是所有小正方形的面积和。所有小正方形的面积就是所有小正方形的面积和是:每排小正方形的个数乘以排队数,而每排小正方形的个数又正好是长边所含厘米数,(因为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是1厘米,所以长边摆了几个小正方形就是几厘米),排数又正好是宽边所含厘米数。所以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

  师:答得真好!掌声鼓励!(生报以热烈的掌声,师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师:请同学们四人一组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量一量课桌的面积,然后再用尺子量一量课桌的长和宽算一算面积,看是否一样。

  生:(操作后)我们量得课桌的面积大约是24平方分米,量得课桌的长约是6分米,宽大约是4分米,面积大约是 6×4=24平方分米。两种方法得到的结果是一样的。

  师: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只是知道发长方形的长和宽就可以求出长方形的面积。同学们真能干,今天通过自己动手、动脑找到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不过老师想考考大家。

  (多媒体出示了一个长方形。已知长和宽,另一个正方形标出相邻的两条边)学生练习。

  师:(指正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宽有什么特点?

  生:它的长与宽相等,是正方形。

  师: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所以对于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它也适用。那么你能根据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说说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吗?同桌讨论。

  生:正方形的面积等于边长乘以边长。

  师:为什么是边长乘以边长呢?

  生:因为正方形的边不叫长和宽,它的四条边都叫做边长。并且它是特殊的长方形。所以正方形的面积等于边长乘以边长。

  师:你回答的真精彩。老师真为你感到自豪,这说明我们生活中的事物之间都是的联系的。请同学们用9个小正方形摆一摆验证一下,(同时师板书: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那么这道题你会做吗?(多媒体出示例1)请同学们齐读题。(生读)

  师:请说出你是怎么做的。说出你的公式再说出你的算式。

  生:我的公式是: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我的算式是5×5=25(平方分米)。

  师:我们一齐答好吗?

  生:答:它的面积是25平方分米。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得到了哪些知识?

  生:我学会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生2:我知道了求长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长和宽,求正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边长。

  三、课堂练习,巩固新知,享受成功的快乐。

  1、完成教材第98页的做一做。(量出长方形的长和宽并计算它的面积)。

  生:(完成后)量得这个长方形的长是8厘米,宽是2厘米,它的面积是:8×2=16(平方厘米)答: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16平方厘米。

  师:做得真好!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看手帕量一量,再算出它的面积。

  生:(完成后)量得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2分米,它的面积是2×2=4平方分米。

  师:请同学们独立完成练习二十六的第1、3题(后集体订正)(两位学生板演第五题,后师生共同评讲)。

  以上练习均以多媒体出示。

  四、深化练习,拓展新知,培养创新思维。

  (师出示思考题)

  下面是教学楼的平面图,你有哪些方法可以求出这个平面图的面积。(先小组讨论)

  生:(讨论后)可以把它分成两个长方形 分别求出两个长方形面积再加。

  生2:(讨论后)可以把它分成两个长方形 分别求出两个长方形面积再加。

  生3:(讨论后)可以把它分成三个长方形 分别求出三个长方形面积再相加。

  生4:可以补……

  师:同学们真会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真聪明!今天大家学得真好,希望今后继续发扬这种学习上敢于试一试的精神!

  课后反思:

  本节课体现了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自己探索获取知识,使全新的教学观念落实在课堂教学行为中。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摆、动脑想、动口说,让学生提供足够的活动时间,师生互动,民主和谐。教师精心设计的三步曲引导下,借助学具操作,使学生发现了求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个性品质。在练习中注意让学生做到勇于实践,细心观察,发挥想象,总结升华。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教案 篇10

  教材分析

  《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一课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 77、78页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是根据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的有关知识,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量一量,摆一摆,初步得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与长和宽之间的关系,然后再进一步推广到任意长方形的面积都可用长×宽=面积的方法计算。

  根据教材的要求,确定本节课教学重点是长使学生经历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会应用公式计算长方形的面积。教学难点是让学生学会自行探索,概括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并理解长方形所含的平方厘米数正好等于长方形所含的厘米数与宽所含的厘米数的乘积。

  本节课教学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后面正方形面积的教学,以至关系到整个小学阶段平面图形面积的教学。如: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面积等。这些平面图形面积的求法都是在计算长方形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推导的。所以,这节课又是小学阶段平面图形知识的重点。

  学情分析

  本课时是在学生知道了面积的含义和面积单位后进行的,学生对面积单位有了一个较深的感性认识,学会了运用面积单位直接度量面积的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动手拼摆,列表观察、小组合作交流等活动,经历“实验——猜想——验证”学习过程,推导和归纳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运用转化、类比等数学思想方法,大胆猜测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概括、合作能力和自主探索精神。

  教学目标

  1、理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并能应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渗透“实验——猜想——验证”的数学学习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验学习的过程。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会应用公式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学生学会自行探索,概括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出示两张面积大小相近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1、猜一猜:哪个图形的面积大?

  2、议一议:你有什么方法可以知道哪个图形的面积大?

  3、想一想:如果是两块比较大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土地,要知道它们的面积是多少?你能用什么方法求出?

  板书课题: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1、学生猜出三种可能

  2、通过议一议,能说出:摆、拼、叠等方法。

  3、学生会用说出“摆”的方法,部分学生可能找不出方法,应该有学生想到用“量”“算”的方法。

  1、通过猜想,理解“面积”的“大小”

  2、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办法。

  3、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4、设置生活问题。引起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二、操作实践,探究方法

  (一)探究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1、摆一摆:请各小组用12个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学具摆长方形,有几种不同的摆法?

  教师巡视

  2、它们的长、宽和面积各是多少?填在下表里。

  (表略)

  展示小组学习情况

  3、从表中你发现什么?长方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

  4、猜一猜:长方形的面积是怎样计算的?

  1、学习小组操作

  有些小组有只摆一、两个长方形的可能。

  2、完成表格。

  能说出长方形的长、宽与小正方形的行、列个数物关系。

  3、学生通过观察,初步感知长方形面积与它的长与宽有关,并能猜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它的长与宽的乘积。

  通过小组实践操作和观察分析

  1、初步感知长方形面积与它的长与宽的关系。

  2、培养学生合作精神、自主探究、观察分析的能力。

  3、掌握一定学习数学方法。

  (二)验证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

  学习例1

  例1,一个长方形长是5厘米,宽是3厘米,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1、摆一摆:用面积为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一摆,要用多少块小正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2、说一说:你是怎样摆的?又是怎样想的?

  3、议一议: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4、试一试:求下面各长方形的面积,说一说你是是怎样想的?

  小结: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是怎样?

  1、学生能正确用摆的方法求长方形的面积。

  2、大部分学生能说出自己的操作过程,并能展示自己的数学思维过程。

  3、理解长方形所含的平方厘米数正好等于长方形所含的厘米数与宽所含的厘米数的乘积。

  4、会概括长方形的计算方法。

  5、尝试练习的正确率相对较高。

  学生通过摆、说、议、练

  1、进一步理解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总结、归纳法计算方法。

  2、知道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3、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三)探究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1、请你快速说出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出示没有数据的长方形)

  分小组讨论:为什么算不出来?

  2、猜一猜:如果它的宽是4厘米,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最小可能是多少?

  3、如果宽是4厘米,长分别中8、7、6、5厘米时,面积分别是多少?

  3、出示边长是4分米的正方形

  4、归纳正方形的计算方法。

  1、学生的思维可能受阻,通过学习小组长讨论会找到解决办法 。

  2、能通过学习分析、类比方法推导、归纳出正方形的计算公式。

  设置挑战性的问题

  1、让学生进一步掌握计算长方形面积的基本策略。

  2、适当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3、归纳正方形的计算方法。

  三、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1、一个长方形菜园,长是12米,宽比长短2分米,这个菜园的面积是多少?

  2、长方形与正方形图形的组合,求组合图形的面积。

  大部分学生能根据要求认真作答,相比之下,直观的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学生可能完成得更好!

  检查学生应用知道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学生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与策略。

  四、拓展延伸,实践应用

  1、一块面积是16平方米的土地,在你的眼中,它是什么形状的?

  2、猜一猜,量一量:

  我们的教室的面积是多少?

  3、实践应用题

  量一量,算一算:你的房间的面积是多少?你家住房总面积约是多少?

  4、全课总结、质疑

  1、学生的空间想象得到训练,思维得到拓展。

  2、学生的猜测结果与实际会产生差距。

  学生对本堂课学习收获比较大,知识得到落实,能力得到提高,情感得到体验,数学思维得到培养,并能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

  注重学生的实践。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培养学生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拓展学生的应用数学的能力。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教案 篇11

  教学内容: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参与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并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计算有关图形的面积;培养学生主体探索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生参与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并探索出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

  教学难点:探索长、宽、面积之间的关系。

  课前准备:带领学生参观奥林匹克公园,一方面对学生进行美化环境教育,另 一方面加深对“面积”的理解,同时对学习“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搭桥铺路,为自主探索做准备。

  1、出示一张课桌。

  师:这是一张课桌,我们非常熟悉,每天都在桌上学习。凭你们的经验看看课桌面的面积是多大?(估算答案不唯一)

  看来我们有必要动手量一量它的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有 哪些?

  用哪个面积单位量比较好?具体说一说多大是1平方分米。 量一量?

  2、电脑显示。

  师:这是一个示意图 老师按照同学们的意思用“1平方分米”量这张桌面的面积。

  请问:它的面积多大?你是怎么想的 ?

  :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共含多少个单位面积,它的面积就 是多少。

  对于长方形桌面用每排面积单位个数乘几排就求出它的 面积。

  (板书: 长方形面积=每排面积单位个数×排数 )

  评析: 从学生日常生活出发,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估算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自然的引出动手量。长方形面积=每排面积单位个数×排数,为学生自主探索做好了准备。

  二、自主探索。

  1、感知

  师:前几天,我们做了一次关于自家长方形客厅长、宽和占地面积的调查,谁愿意把你 调查的结果讲听听。(板书:客厅长、宽、面积)

  师:你是怎么知道你家客厅占地面积是20平方米?30平方 米 ?24平方米?

  :有的是爸爸告诉的、有的是妈妈告诉的、有的是自己看书得到的等等,通过这些途径,我们知道了长方形的面积=长× 宽。(板书:长方形面积=长 × 宽)

  2、探索

  师:引导学生质疑。

  关于长方形的面积=长× 宽,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为什么长方形的面积=长× 宽)

  师:好学的孩子遇事总爱问为什么。

  师:引入探索。

  (1)、在探索这个问题之前你们有什么猜测吗?

  每排摆的面积单位数和长有关系?

  2、摆的排数和宽有关系?)

  (2)、好现在就给你们一次探索的机会。小组合作。

  可以用18个“1平方厘米”或18个“1平方分米”摆长方形也可以用面积单位摆摆量量手中的长方形。(学生手里有(1)长5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2)长6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选你们喜欢的方法进行研究。

  思考:1、每排摆的面积单位数和长有什么关系?

  2、摆的排数和宽有什么关系?

  3、探索长方形的面积和长与宽的积有什么关系?

  评析:通过学生课外收集信息,初步感知长方形面积=长×宽。鼓励学生质疑,从而自然引入探索。通过学生的猜测,引出思考题,在探索过程中,使学生活动有目的。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有机结合,恰到好处。

  3、主动汇报。

  谁愿意代表你们组跟大家说说你们组是用什么方法研究 的?发现了什么?

  (边说边演示)

  4、电脑显示每排的单位个数和长;排数和宽。

  :长是几每排就能摆几个面积单位,宽是几就能摆这样的`几 排。

  因为:长× 宽的积表示长方形共含有多少个面积单位。

  所以:长方形的面积=长× 宽。

  5、巩固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引导学生思考:要想求长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6、字母表示公式。

  如果长方形的面积用S表示,长用a表示,宽用b表示,

  那么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可以怎么用字母表示?

  (板书:S=a×b)

  三、巩固新知。

  1、基本练习。

  现在请同学们帮老师算一算,我家客厅长6米,宽5米, 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研究正方形的面积 (电脑显示:)

  (1)用算式表示下面图形的面积(单位:分米)

  师:通过实践你又发现了什么?

  怎么计算正方形的面积?

  (板书: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评析:发挥电脑的直观特点,很自然的由长方形面积引出正方 形面积,从而出正方形面积公式。

  (2)字母表示公式。

  如果正方形的面积用S表示,边长用a表示,

  那么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可以怎么用字母公式表示?

  (板书:S=a×a)

  :通过同学们摆、画、讲我们理解了长方形的面积=长× 宽, 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非常好。

  (3)练一练:

  现在请同学们再帮老师算一算,我家客厅铺的边长为6分米的方砖面积是多少平 方分米?

  (4)同学们请看,这是一个长方形纸

  这是一个正方形纸

  请你认选一个图形求它的面积?需要什么数据自己测。

  四、:

  今天我们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板书: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看书质疑:56页----58页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或体会?

  五、综合练习,深化拓展。

  为了美化环境,东菜园小区要重铺大门外侧长12米,宽8米的一段人行道。

  请你参谋选择下列哪一种型号的方砖好?

  边长4分米的砖。

  边长6分米的砖。

  边长7分米的砖。

  并算一算大约买多少块?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能较为熟悉地掌握周长和面积的计算,会进行单位名称的填写。

  2、在学习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表达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3、通过反复练习,使学生在交流中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巩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教学资源:

  投影仪、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做练习八第1题

  1、出示题目,齐读要求,让学生实际指一指,摸一摸。

  2、你能估计出课桌面的周长和面积吗?

  3、同桌合作完成。

  4、反馈交流。

  二、做练习八第2题

  1、出示题目: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1)课桌长106()

  (2)一张邮票的面积是6()

  (3)一座塔高36()

  (4)一个房间地面的面积是14()

  2、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3、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明确选择长度单位还是面积单位,再作出判断。

  三、做练习八第3题

  1、先让学生独立算一算,填一填。

  2、再指名说一说周长、面积的计算方法。

  (板书)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强调:要求长方形的周长、面积必须知道它的'长和宽;要求正方形的周长、面积必须知道它的边长。

  四、做练习八第4题

  1、出示题目,让学生同桌讨论:这题该怎样计算?

  2、全班交流。

  3、提问:单位之间是怎样换算的?

  五、做练习八第5题

  1、出示题目,让学生仔细看图和题目。

  2、让学生判断要求的是面积还是周长。

  3、学生独立完成。

  4、交流时要求说说是怎样想的。

  六、全课。

  作业:完成练习册。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教案 篇13

  教学目标:结合具体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经历比较图形大小的过程,探索比较图形大小的方法(割补法,摆方块等),积累比较图形的直接经验;在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习惯。

  教学重点:结合实例理解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探索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的方法,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数学课本、剪刀、比较大小的卡纸两张、1元硬币和1角硬币各一枚、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卡纸。

  学具准备:剪刀、比较大小的卡纸两张;1元硬币和1角硬币各十枚;小方格纸20张;大方格纸1张。

  教学设计:

  一、(五分钟)问题导入

  1.师提问:这,是我们的数学书,这一页是我们数学书的封面,老师想请一位同学摸一摸,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说数学书的封面都是“平平的”;大家看大屏幕,这本语文书和数学书一样也有“平平的面”,它们的面谁大?谁小?(一样大);让学生仔细观察1元硬币和1角硬币的正面,它们的表面谁大?谁小?这是生活中常见的树叶,它们的表面谁大?谁小?

  2.师揭题: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同学们能不能找一找,比一比,这些物体的面谁大?谁小?比如:黑板的面和讲台的面比,谁大?谁小?学生找出生活中的面,并比较大小,教师问全体同学:是否同意?引导学生说:黑板的面比课桌的面大,课桌的面比椅子的面大,课桌的面比尺子的面大……

  这么多的比较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在数学上,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称作物体的面积,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新的知识——什么是面积。(板书课题:什么是面积)

  二、(十分钟)探索新知

  1.比较物体表面的大小,认识面积。

  教师说:教师在板书时提问学生:比如说,陈老师现在在黑板上写字,对吗?那么黑板面的面积是什么呢?(刚才我们学习了,物体表面的大小称作物体的面积)那么黑板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积;课桌面的大小就是课桌面的面积;书的表面(也就是封面)的大小就是这本书封面的面积;硬币表面的大小就是硬币表面的面积;树叶表面的大小就是树叶表面的面积。

  学生说:教师归纳(板书):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引导学生说一说前面看到的物体的面积。学生汇报:黑板面的大小就叫黑板面的面积;课桌面的大小就叫课桌面的面积;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叫数学书封面的面积;硬币表面的大小就叫硬币表面的面积;树叶表面的大小就叫树叶表面的面积……

  用“面积”比大小:刚才我们找到了一些物体的面,引导学生用我们刚刚学习的“面积”这个词来描述一下他们的大小,如:黑板表面的面积比课桌表面的面积大;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和语文书封面的面积一样大;1元硬币的表面比1角硬币表面的面积大;红色树叶表面的在面积比绿色树叶表面的面积大……

  2.比较封闭图形的大小,认识面积。

  出示课件:封闭图形的面积。这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品,现在老师要把刚才我样找到的面取出来,这些图形你们认识吗?请学生回答:(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圆形)。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认识了物体的面积,接下来,我们就要认识这些封闭图形(教师用手比划比划)的面积,在数学上,我们把这些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板书)。

  教师用图形示范: 这个圆形的大小,就是这个圆形的面积。

  学生模仿:

  3.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

  学到这,我们回头望一望:请哪位同学告诉大家,什么是我们今天刚学到的新的数学知识?什么是面积?(大面积的提问学生,引导他们说出:一个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最后归纳出完整的数学术语: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学生齐读)

  出示课件A:两图形比较面积大小,提问学生怎么知道?用眼睛看,取个名字——观察法(板书)。

  出示课件B:刚才同学们比较了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那么,3个图形面积的`大小,你们会比较吗?谁的面积最大?谁的面积最小?

  出示课件C:4个图形面积的比较,你们会吗?谁最大?谁最小?

  出示放大的C课件:请同学们睁大眼睛,认真观察,这正方形和长方形谁大?谁小?显然,用刚才的观察法能不能准确的进行比较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引导学生说出:观察法不好用了。那总得想办法解决,如果老师给你们这些工具,出示课件,你们是不是又有点小小的想法呢?

  (十分钟)学生活动:哪位同学愿意分享你们的收获(表扬动手能力强的同学),并及时归纳记录比较方法(板书):观察法、摆硬币法、摆图形法、剪拼法(这个名称你们同意吗?)、重叠法、数格子法。用实物展台展示学生的收获过程,并进行说明怎么比:

  ①用硬币摆,请一对同桌上台展示,问用摆的方法怎么进行比较?观察他们的合作过程。

  出示课件,教师提出异议:能不能这样摆?4个1元硬币和10个1角硬币。让学生仔细观察后得出结论:必须用统一大小的硬币来比较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否则是不正确的。

  ②用小方格摆,用小方格摆大长方形和大正方形。说明有缺陷:风吹无法进行。大长方形用10个小方格,大正方形用9个小方格,说明大长方形的面积比大正方形的面积大。

  ③用剪刀剪,先问有没有学生这么做的,如果没有可问学生会不会用剪的方法进行比较?并请学生演示剪的过程,剪完后进行重叠比较面积的大小。

  ④数格子法,先把大长方形和大正方形重叠在方格纸上,沿着过缘画下来,再进行数格子,谁的格子多,谁的面积就大。

  刚才我们把使用的比较方法都记录下来了:

  观察法、摆硬币法、摆图形法、剪拼法(这个名称你们同意吗?)、重叠法、数格子法等,我们班的同学找到了这么多种的比较方法,我们一起用掌声鼓励一下自己!

  三、(十分钟)巩固练习

  1.同学们累了吗?好!现在老师带大家参观一下南平北站,美吗?现在建筑工人要对南平北站进行美化,要用方砖铺满空地,哪块空地用的方砖最少?(课件展示)

  同时说明:用越小的小正方形测量物体的面积,结果越是准确!

  2.建筑工人又说了:如果我打算用7块方砖铺一个美丽的图案,你们打算铺成一个什么形状的图案呢?有想法吗?打开课本49页,把你们的想法,画在下面的方格上。

  学生活动,画一个即可,教师进行展示,得出结论:面积大小相同的图形,形状可以不一样。

  3.如果建筑工人想在刚才的空地上用彩色的方砖铺出这些图形,请问每种颜色的方砖应该准备几块呢?

  注意两点:用连线的方法明确使用的数量;两个半块就看成一块。

  小结:可用拼凑割补的方法移动图形的位置,更快更准地计算它们的面积(正方形)。

  4.在这节课的最后,老师想给同学们留下难一点的问题(出示课件):请同学们观察这两个图形分别是什么形状?今天晚上同学们和家长一起数一数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个方格,并且再设计一个与这个图案面积相等的图案,明天带来与大家一起交流。

  四、(三分钟)巩固新知

  出示课件:如何比较下面图形的面积?有一个同学是这样比较的:量出每边的长度,再加起来就能比较了。能这样比较吗?不能!这种方法比的是周长,可是我们今天要比的是面积!学生思考后意识到:物体的周长是物体表面边长的总和,而物体的面积是指物体表面的大小。

  五、(二分钟)课堂小结

  同学们数学概念掌握的真清晰,真好!时间过得真快,又临近下课了,让我们一起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学到了哪些知识呢:新的数学知识——面积,好!谁来给大家说说,什么是面积?(教师进行大面积的提问)要求学生复述: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教案 篇14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复习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学会求组合图形的基本方法。

  2. 能力目标: 会根据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3. 情感目标: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够合理的分割、添补,平移。

  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

  合理分割、添补、平移。

  教学设计:

  一、复习

  (一)(出示图形)要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二)怎样计算? 长方形的面积=( )×( ); 正方形的面积=( )×( );

  (三)标上条件,看图计算:(单位:厘米)

  二、新授

  1. 把复习部分的两个图形合并,这样的由几个基本图形合成的图形就是组合图形。

  2. 出示课件,儿童游乐场有多大?

  3. 我们可以怎样计算呢?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4. 交流、总结:(把分割的想法用虚线画出来)

  方法一:(左右分)3×5+3×5=30(平方米)或3×5×2=30(平方米)

  方法二:(上下分)3×2+8×3=30(平方米)

  方法三:(添补)8×5—2×5=30(平方米)

  方法四:(平移)3×(8+2)=30(平方米)

  (个别同学,指出平移有特殊要求,数据要吻合)

  (如果学生出现分割成多块的情况,在肯定的.基础上要求比较方法,得到最优的方法。)

  5. 小结:哪种方法最简单?根据条件合理的选择分割的方法。分割的图形要根据给出的条件,分割的图形尽量的少,计算也方便。

  三、巩固练习

  有多种计算方法,正确的给予肯定。

  ⑴小胖家的客厅要铺地板,需要买多少平方米的地板?

  最简单的方法: 5×8+2×3 =40+6 =46(平方米)

  ⑵阳光小区要新建一个花园,需要铺多少大小的草皮?

  最简单的方法: 25 ×20—9×10 =500—90 =410(平方米)

  四、总结

  学习了这个内容你有什么收获要和大家分享的?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养宠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iyuanhbkj.cn/show/37673.html



上一篇:小学数学教案集合【14篇】

下一篇: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教案[集合]

相关推荐

养宠网是有温度的多方面为宠物爱好者提供众多场景式经验知识,帮助宠友们建立适合自己与宠物新的开心的养成服务平台。